灞桥冰箱清洗小窍门(清洗冰箱的小窍门)

今年63岁的杨国华是个名副其实的“老灞桥人”,见证了灞桥的变迁,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颇有发言权:“以前都是为生计奔波,只盼着吃饱穿暖,哪像现在,不但住进了啥都有了高楼大厦,家门口也变得像花园一样,让人住着很舒心。”

灞桥冰箱清洗小窍门

宜居宜业,是为城,更是为人。如今,灞桥以“迎十四运 打造靓丽街区”为切入点,以建设“三化(城管执法规范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指挥中心智慧化)”为目标,通过制定各类导则、办法和制度,全面提升城市环境面貌,以良好的市容市貌助力十四运。

一街一景 纺织文化特色鲜明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纺西街曾叫生产区路,因西北第一印染厂、西北国棉三厂、西北国棉四厂等纺织工厂坐落于此而得名,它与纺正街(原名叫生活区路)犹如纺织城的动脉和静脉,延续着纺织城的生命。如今走在纺西街上,树木婆娑起舞、草坪茵茵流翠,置身其中都有仿佛穿行于花园之中的美感。

“按照‘一街、一景、一主题’的理念,纺西街整条街区设计突出‘纺织文化’特色,中央隔车带全段贯穿‘纺锤形’花带。”灞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赵明介绍说,“纺西街与纺正街交叉口一带原来全是黄土缓坡,落差较大,我们充分利用地形特点,以‘陌上花开、织锦时光’为主题,进一步整合景观与街道空间,创造不同标高的景观体验,将街头绿地转化为弹性广场,给市民提供错落有致的台地景观。”

据了解,该处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共栽植造型松、桂花、石楠、红枫、银杏、七叶树等20余种花木,栽植钢竹1500株,丛生红叶石楠、海桐、花绣球黄金菊等草花约500平米,铺草皮1644平米,虽然这个广场面积不大,但可以说是“花样百出”。

公厕+城市驿站 市民方便更“方便”

累了进来歇歇脚、喝口水,烦了进来看看书、连上免费Wi-Fi上上网……在灞桥区纺西街与纺三路东南角上,有这样一座城市驿站,为一线城市管理工作者、普通市民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憩环境,更为城市增添了一处温馨的文化风景。

走进城市驿站,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这里看书、读报。即将考研的王欣蕊告诉记者,今年一整年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读书复习,“这里环境好又便利,离家又近,很适合静下心来备考。”

据了解,这座西安市首家“城市驿站”,是由最初的免费公厕改造升级而成。驿站的一楼为公厕,除男女厕所、管理间外,增设了婴儿护理台、大小坐便器等老人儿童专用的第三卫生间。驿站二楼内设有多功能休闲区和温暖爱心房间两大区域,多功能休闲区内配有休闲桌椅和多功能电脑桌、数字电视、空调、饮水机、书架墙、报刊架、免费WiFi等。温暖爱心房间则为保洁员和城管队员提供了微波炉、电磁炉、冰箱等日常生活用具。驿站整体采用3D镂空式建设,以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为主,墙面雕刻有纺织女工图案等,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上午10点,暖洋洋的阳光洒在地上,驱散了些许冬日的寒意。在长乐东路灞桥段一处“口袋公园”里,多了许多出门晒太阳的市民。今年60多岁的狄大爷退休后,闲来无事,每天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玩耍。

“长乐东路是我区一条东西走向主要干道,城东客运站、唐都医院均位于道路北侧,平时人流车流量较大。为让周边居民能够更好享受到出门见绿、放眼观花、四季赏景的美感和喜悦,我们‘见缝插针’,利用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建设开放式公共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场地。”赵明说。新建成的长乐东路口袋公园,总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栽植各类乔木2418株,灌木球857株,花灌木1.22万平方米。

华商报记者 张静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w63b69cf39d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