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道题的A、B、C、D四个选择中,选择你认为正确或最接近正确的惟一答案。
题1 讨论过滤机理时,颗粒物被过滤介质阻截,主要机理有:
A. 惯性、扩散、筛阻
B. 惯性、重力、筛阻
C. 惯性、扩散、静电
D. 惯性、重力、静电
解释
从微观上考虑,颗粒物可能因其惯性和布朗运动(扩散)而偏离气流的流线,也可能因库仑力的作用而偏离流线,这些偏离使颗粒物更容易撞击障碍物(过滤介质),并被捕捉(过滤)。对绝大多数过滤器而言,过滤机理主要是惯性和扩散,当材料为永久带电荷的"驻极体"时,静电力也会起关键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的答案是C。
在"网"或"筛"中,颗粒物是否通过,取决于孔的大小。空气过滤与筛子的原理无关。"筛阻"不属于过滤原理。因此,A、B不准确。
在针对大颗粒物的除尘装置中,重力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而过滤器处理的是微米级和亚微米级颗粒物,讨论过滤原理时,颗粒物的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重力不是重要过滤机理,D错误。
在传统过滤理论中,有一个与"惯性"和"扩散"并驾齐驱的"拦截"。拦截是数学推导中的极限情况:颗粒物严格沿流线运动,不受惯性力和扩散力的影响,颗粒物边缘也可能撞击障碍物。学术界有人建议在过滤机理中删除"拦截",因为在有些理论推导中,讨论惯性和扩散时已经包含了那种极限情况。本题避开了学术上有争议的"拦截"。
题2 许多家用分体空调的进风口,有层塑料丝编织网,目数为25~60(每25mm长度上有25~60个孔)。也称过滤网。这层丝网阻挡灰尘主要靠的是:
A. 惯性
B. 扩散
C. 静电
D. 筛阻
解释
丝网只有一层,尽管粉尘的惯性和扩散在丝网挡灰的过程中可能起些作用,但作用很小。丝网阻截灰尘主要靠的是筛阻,即拦截尺寸大于网孔的颗粒物。室内存在大量纤维粉尘,丝网拦截那些纤维粉尘特别有效。正确答案D。
题3 讨论下列除尘产品的机理时,哪种产品不能忽略布朗运动:
A. 旋风除尘器
B. 静电过滤器
C. 洁净室末端过滤器
D. 湿法除尘装置
题4 玻璃纤维制成的过滤器,最重要的过滤机理是:
A. 惯性、扩散
B. 惯性、重力沉降
C. 扩散、静电
D. 筛阻,扩散
解释
正确答案A。玻璃纤维上没有静电,C错误。惯性和筛阻不是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重要过滤机理,与A相比,B、D不可取。
题5 过滤压缩空气用的多孔陶瓷材料,平均孔径为50m,它的过滤效果为:
A. 阻挡全部50m以上的颗粒物
B. 对50m颗粒物过滤效率99.5%
C. 对5m以下颗粒物没有过滤效果
D. 孔径与被过滤颗粒物的尺寸没直接对应关系
解释
"材料平均孔径"是检验某些材料透气性的一个指标,经常用于液体过滤材料、空气滤清器材料的性能测试,它与过滤效率没有直接对应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D。
题6 在玻璃纤维过滤材料中,粉尘与滤材的结合力主要为:
A. 万有引力
B. 范德瓦尔斯力
C. 氢键力
D. 库仑力
解释
当滤材不带电荷时,粉尘与滤材的结合力,主要是"范德瓦尔斯"力,也称"范德华"力。它是分子团与分子团间的一种微小引力。玻璃纤维不带电荷,因此,正确答案是B。
万有引力的作用比范德瓦尔斯力小得多,因此它不是粉尘与滤材的主要结合力。A错误。
氢键力是化学引力,过滤材料与颗粒物一般没有化学作用。C错误。
当过滤材料带电荷时,静电力(库仑力)可能起重要作用。本题说的是玻璃纤维滤材,它不带静电。因此,库仑力基本不出现。D错误。
题7 一般情况下,提高过滤风速,过滤器对0.5m粉尘的过滤效率会:
A. 提高
B. 降低
C. 无变化
D. 高效过滤器降低,其它过滤器提高
解释
在过滤器中,风速越高,颗粒物的惯性越大,撞击过滤材料的可能性越大。0.5m粉尘的扩散运动很小,主要是惯性运动。因此,正确的答案是A。
对于以扩散运动为主的小颗粒物,提高风速,气流在滤材中的滞留时间短了,颗粒物撞击滤材的几率就小了,因此过滤效率会降低。这与大颗粒物的规律正相反。
题8 能长久带电荷的电介质材料为"驻极体"。熔喷法生产的超细聚丙稀无纺布可以制成"驻极体"过滤材料。使用这种带静电的过滤材料时,提高过滤风速,过滤效率的变化趋势为:
A. 大颗粒效率降低,小颗粒效率提高
B. 大颗粒效率提高,小颗粒效率降低
C. 大小颗粒都降低
D. 大小颗粒都提高
解释
带静电的材料,存在电场,粉尘在电场中滞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过滤效果。提高风速,粉尘在电场中滞留时间缩短,因此过滤效率降低。正确答案C。
题9 空调系统的风量不变,大气压力降低,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变化趋势为:
A. 大颗粒效率降低,小颗粒效率提高
B. 大颗粒效率提高,小颗粒效率降低
C. 大小颗粒都降低
D. 大小颗粒都提高
解释
大气压力降低,空气粘性系数降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行动更自由,颗粒物在惯性作用更强,布朗运动更自由,因此过滤器对大小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都提高。正确答案D。
题10 上海和昆明各有一套产量每小时1万标准立方米氧气的制氧机组,若将上海的原料空气过滤器搬到昆明,过滤器的阻力: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释
昆明海拔高,气压低。与上海相比,在昆明生产同样重量氧气需要更多体积的原料空气。照理说,在昆明生产同样重量氧气,空压机需要大一号,过滤器也需要大一号,如果照搬上海的过滤器,将造成体积风量增大,过滤器阻力也就增加。正确答案B。
题11 温度提高,过滤器效率的变化趋势为:
A. 大颗粒效率降低,小颗粒效率提高
B. 大颗粒效率提高,小颗粒效率降低
C. 大小颗粒都降低
D. 大小颗粒都提高
解释
温度提高,空气粘性系数降低,颗粒物在空气中的行动更自由,过滤器对大小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都提高。正确答案D。
题12 提高粉尘浓度,过滤器效率的变化趋势为: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释
理论上讲,过滤效率与粉尘浓度无关。正确答案C。
许多时候,负责过滤器检测的实验员坚持认为过滤效率与粉尘浓度相关。那时由于他们的试验方法有缺陷。
题13 空气湿度由30%提高到80%,其它条件不变,过滤器效率的变化趋势为: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释
一般情况下,空气湿度与过滤效率无关。当湿度很大时,过滤材料表面可能出现一层水膜,此时粘接粉尘的范德瓦尔斯力增大,粉尘不容易脱离过滤材料,因此过滤器对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能有所提高。本题限定湿度为80%,此时材料表面没有水膜。正确答案C。
题14 空气湿度由30%提高到80%,其它条件不变,过滤器阻力的变化趋势为:
A. 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不确定
解释
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再大,绝对湿度变化也不会很大。此外,水分子的多少对空气粘性系数影响很小。C正确,A、B错误。
但是,如果空气非常潮湿,致使过滤器带水,过滤器可能因材料变软而堵死,可能因过滤材料过于致密而被泥糊死,也可能水将灰尘运送到过滤材料下游。过滤器带水,过滤性能变化难以预料。但本题限定空气湿度80%,不可能出现过滤器带水现象。D错误。
题15 过滤器效率与粉尘尺寸有关,最难过滤粉尘的粒径称MPPS。当提高过滤风速50%,MPPS会:
A. 向小粒径方向漂移
B. 向大粒径方向漂移
C. 没有明显变化
D. 先向小粒径方向漂移,而后向大粒径方向漂移
解释
提高风速,惯性作用增强,扩散作用减弱,效率曲线右端抬高,左端降低。因此,效率最低点向左漂移,即MPPS向小粒径方向漂移。正确答案A。
题16 根据传统定义,洁净室末端HEPA高效过滤器对0.3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接近:
A. ≥97%
B. ≥99.7%
C. ≥99.97%
D. ≥99.997%
解释
最初的HEPA高效过滤器,对0.3m颗粒物过滤效率≥99.97%。曾有过各种试验方法,如DOP法、钠焰法、荧光素钠法、油雾法,但多数国家定义高效过滤器时,均规定99.97%为最低效率值(只有中国曾规定钠焰法99.9%为高效过滤器的最低效率值)。
答案A、B、D没有任何依据,答案C有历史依据。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标准规定,"高效过滤器"的最低效率为钠焰法或油雾法99.9%,欧洲EN1822新标准中规定最低效率为MPPS法85%(H10)。为避免本题与中国标准和欧洲标准混淆,本题开头强调:"根据传统定义"。
题17 欧洲新标准EN1822定义的HEPA过滤器,最低一档MPPS效率为:
A. ≥85%
B. ≥95%
C. ≥99.5%
D. ≥99.95%
解释
H10的MPPS效率≥85%。那只有靠死记硬背。有个背的窍门:H1n~U1n中,n是9的位数,若干9后面加个5。例如H14有4个9,对应的MPPS效率为99.995%;U16是6个9加个5,99.99995%。H10是个例外,没9,效率为85%,这个数值得背下来。
题18 国家标准GB/T13554-1992定义,最低一档高效过滤器的效率为钠焰法或油雾法:
A. ≥99%
B. ≥99.9%
C. ≥99.97%
D. ≥99.99%
解释
中国标准就是这么定的,99.9%。今后的新版国家标准可能会改变高效过滤器的定义,因为市场上没有99.9%的过滤器。但日后新标准怎么定,现在看不出任何眉目。可能参照传统的99.97%,可能参照欧洲新版HEPA定义,也可能自己另搞一套。对于新标准中"高效过滤器"如何定义,所有学员都有建议权。
题19 美国效率规格MERV13过滤器,大约对应欧洲规格F7,美国ASHRAE比色法效率85%,对应的中国规格为:
A. 中效
B. 高中效
C. 亚高效
D. 高效
解释
MERV13源于美国标准ANSI/ASHRAE52.2-1999,它的效率为:试验期间对1~3m颗粒物的最低过滤效率≥90%,这种规格过滤器相当于欧洲EN779:2002规定的F7效率。这种效率规格应在中国"高中效"范围内。正确答案为B。
题20 美国规格MERV20的过滤器为ULPA过滤器,中国称"超高效过滤器",对应欧洲规格:
A. U13
B. U15
C. U18
D. U20
解释
欧洲规格中,U级过滤器有U15~U17,U13、U18、U19不存在。正确答案B。
题21 中国传统分类中,过滤器按效率分为:初效、中效、高中效、亚高效、高效、超高效。其中,"中效"对应欧洲规格:
A. F4
B. F5
C. F7
D. F9
解释
"中效"大约跨越欧洲规格G4上端至F6下端。在上述选择中,只能选F5,即答案B。C、D错误。
没有F4这个规格,A错误。
题22 铝箔经剁孔并拉伸形成多孔网,将多层铝箔网叠在一起,制成阻挡大颗粒物和昆虫的元件。这种元件的计重法效率<40%。在什么标准中,它不算过滤器:
A. 中国标准
B. 美国标准
C. 欧洲标准
D. 所有标准都把它算做过滤器
解释
在欧洲EN779标准中,最低一档过滤器为G1,其计重效率≥50%。计重效率小于40%的防尘装置不算过滤器。正确答案C。
题23 空调箱内使用的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其最常见名义尺寸为:
A. 500mm(500mm
B. 484mm(484mm
C. 610mm(610mm
D. 630mm(630mm
解释
484mm和630mm是中国特有的、高效过滤器尺寸规格,一般通风用过滤器中没有这种规格。高效过滤器和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均没有500mm这个尺寸规格。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名义尺寸规格为610mm。因此,正确答案为C。
题24 国内常见的484mm×484mm有隔板过滤器的外边框厚度为:
A. 150mm
B. 220mm
C. 260mm
D. 292mm
解释
150mm和292mm是国外有隔板过滤器的常见厚度,国外没有484mm的过滤器,所以A、D错误。厚度260mm过滤器只有很早以前的一种320×320mm过滤器,因此C错误。国产484×484mm有隔板过滤器的厚度为220mm,所以B正确。
题25 一只名义尺寸610mm(610mm的袋式过滤器,正常情况下,过滤风量约为:
A. 0.5 m3/s
B. 1 m3/s
C. 1.5 m3/s
D. 2 m3/s
解释
袋式过滤器属于一般通风用过滤器,最常用的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名义尺寸为610mm(610mm(24"(24"),其额定风量一般为3400m3/h(2000cfm),接近1m3/h。设计和使用时,过滤风量与额定风量没有成倍的差距。因此,正确答案为B。
题26 国产484(726(220mm有隔板高效过滤器,额定风量可能为:
A. 500 m3/h
B. 1000 m3/h
C. 1500 m3/h
D. 2000 m3/h
解释
习惯上,国产484(484mm过滤器的额定风量为1000m3/h,本题所说过滤器尺寸是标准尺寸的1.5倍,所以额定风量为1500 m3/h。正确答案C。
题27 一台空调机组,内设一般通风用过滤器。过滤器的迎面风速可能为:
A. 1.5 m/s
B. 2.5 m/s
C. 3.5 m/s
D. 4.5 m/s
题28 对于一般通风用过滤器,试验与分类方法中,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是:
A. 参照美国ASHRAE协会规定的方法
B. 参照欧洲CEN标准规定的方法
C. 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的方法
D. 中国GB方法自成体系
解释
美国Ashrae和欧洲CEN各自规定了计数法,但那两项标准规定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中国有些企业参照欧洲或美国标准试验过滤器,但目前没有任何标准规定这种做法。ISO没有一般通风用过滤器标准。中国国家标准规定采用"大气尘计数法",但与欧美方法没任何相同之处。因此,正确的答案为D。
题29 中国的过滤器测试方法可称得上"联合国"。例如,采用法国技术的核电站现场测试规定采用的粉尘为:
A. DOP
B. 荧光素钠
C. 氯化钠
D. 油雾
解释
法国过去高效过滤器的测试方法为荧光法,粉尘为荧光素钠。核电站过滤器现场检测时也采用荧光素钠粉尘。中国引进法国核电技术时也同时引进了荧光素钠检测手段,但仅限于一座核电站使用。为了安全和可靠,核电站一旦运行,很少更改技术,尽管有些新技术优于老技术。正确答案B。
题30 洁净室末端ULPA过滤器对0.1~0.2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99.999%,这种过滤器一般要经过:
A. 中国标准规定的钠焰法试验
B. 常规DOP法试验
C. 光度计扫描试验
D. 激光粒子计数器扫描试验
解释
钠焰法的粉尘平均粒径远远高于0.1~0.2m;钠焰法测量的过滤器效率最高极限为99.999%,那是ULPA的最低数值,凭这两条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判定钠焰法不可能测量ULPA过滤器。所以A 错误。
传统DOP法粉尘中径为0.3m,DOP法不能试验ULPA过滤器。因此B错误。
光度计扫描无法测量粒径,不能严格测量ULPA。因此C错误。
ULPA过滤器最严格的试验方法是扫描法,这种检测的主要仪器为激光粒子计数器。D正确。
对ULPA过滤器也可以采用总效率试验。但目前国际上,对洁净室末端的ULPA过滤器大都采用激光粒子计数器扫描试验。
题31 中国国防工业部分企业采用油雾法测量高效过滤器的效率,那是由于:
A. 历史原因,原苏联采用的是油雾法
B. 油雾法对过滤器污染小
C. 国内外国防工业普遍采用油雾法
D. 油雾法测试麻烦,但更可靠
解释
苏联曾帮助中国建立国防工业,中国过滤器试验方法也就照搬了苏联的油雾法,一直沿用至今。正确答案A。
油雾法对过滤器有严重污染。B不正确。国外已经没有任何行业继续使用油雾法,连俄罗斯也改MPPS法了。C错误。油雾法不比其它方法更麻烦,D错误。
值得指出,中国的部分国防企业正在添置MPPS试验手段。油雾法将彻底成为历史,尽管它仍被列在国家标准上。
题32 高效过滤器测试方法中,对过滤器污染最小的方法是:
A. 钠焰法
B. 计数法
C. 荧光法
D. DOP法
解释
计数法测量高效过滤器需要很低浓度的粉尘,其浓度可能比大气背景浓度更低,而其它传统方法需要高浓度粉尘,其浓度远远高于大气背景浓度,油雾法和DOP法粉尘浓度可能是计数法的数千倍,钠焰法和荧光法是近百倍。正确答案B。
题33 一般通风用过滤器,美国1999年颁布了标准ANSI/ASHRAE52.2-1999,欧洲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颁布了标准EN779:2002,欧洲和美国都正式改用计数法测量过滤器效率。这两项标准:
A. 试验方法一样,但效率等级划分方法不统一
B. 试验方法和效率划分方法都不统一
C. 试验方法与分类方法均统一
D. 用计数法替代了过去流行多年的比色法,保留了计重法
解释
欧洲方法使用试验过程中的平均效率,美国标准使用试验期间最低测量效率。欧洲使用DEHS粉尘,美国采用氯化钾粉尘。欧洲规定测量0.4m处的效率,美国规定对不同级别过滤器测量不同粒径范围的效率。欧洲将过滤器分成4档17个级别,美国将过滤器分成20个级别。欧美试验方法和效率划分方法都不统一。正确答案B。
欧洲标准EN779保留了计重法,美国Ashrae52.2不再使用计重法。答案D错误。
题34 在滤材和过滤器效率的计数法试验中,如果试验粉尘为固体颗粒物,建议使用粉尘静电中和装置,以减少粉尘静电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因为,粉尘带静电时,滤材和过滤器的效率值可能:
A. 偏高
B. 偏低
C. 粉尘带正电荷时效率偏高,带负电荷时效率偏低
D. 粉尘带正电荷时效率偏低,带负电荷时效率偏高
解释
粉尘带电荷,不论正电荷还是负电核,过滤效率都会提高。为了避免因试验粉尘电荷不同造成的过滤器效率差异,国外标准规定,试验粉尘为固体颗粒物时,使用粉尘静电中和装置。标准正确答案A。
题35 洁净室末端HEPA高效过滤器,终阻力可能是:
A. 50Pa
B. 100Pa
C. 500Pa
D. 1000Pa
解释
有些标准中规定,HEPA高效过滤器在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250Pa(1"WG)。高效过滤器的终阻力一般为初阻力的2~3倍。因此,答案A、B的数值太低,D的数值太高,比较接近的答案为C。
题36 高中效过滤器,现场使用时,终阻力可能是:
A. 10~20 mmWG
B. 30~40 mmWG
C. 50~60 mmWG
D. 70~80 mmWG
题37 对应欧洲规格G3的初效过滤器,终阻力可能是:
A. 50 Pa
B. 150 Pa
C. 250 Pa
D. 350 Pa
题38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现场判断一般通风用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主要手段是:
A. 过滤器积尘量
B. 过滤器差压值
C. 规定的更换周期
D. 过滤器破损程度
解释
现场无法测量过滤器的积尘量,因此A错误。过滤器不允许任何破损,因此D错误。人为规定更换周期的方法有很多弊病,因此C也错误。
多数情况下,过滤器压差值是判定过滤器使用寿命的惟一手段。
题39 某空调系统的过滤器处,装有压差开关。这个压差开关的功能是:
A. 仅传输阻力值
B. 传输阻力值并进行终阻力报警
C. 仅传输报警阻力信号
D. 过滤器破损时给出警告
解释
压差开关,如果你没见过,但从它的名称上看,它只是一个开关,只发送开关信号。正确答案C。
压差开关是常用控制元件,它只在设定的过滤器阻力值时动作,如终阻力。有些客户要求计算机控制,但没明确说怎样控制,空调供应商就打马虎眼,装个压差开关,因为传输阻力模拟量的差压变送器比压差开关贵多了。
题40 "容尘量"是过滤器的重要性能指标,它的数值高低间接地表示过滤器寿命的长短。过滤器的容尘量数据是:
A. 单位面积滤材容尘量与过滤器过滤面积的乘积
B. 特定条件下的试验数据,不表示过滤器的实际容尘能力
C. 计算特定粉尘浓度条件下过滤器使用寿命的依据
D. 可以通过使用现场测试获得的
解释
"容尘量"是特定试验条件下,使用以"道路尘"为主的特定浮尘,在试验室破坏性试验得到的数据。"容尘量"不代表过滤器实际容尘能力,与过滤器的实际容尘能力没有直接计算关系。"容尘量"的意义在于,比较各种过滤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容尘能力,以定性的判定那只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可能比另一只长一些。正确答案B。
尽管有些滤材厂家可以提供滤材容尘量数据,但滤材的容尘试验条件与过滤器的试验条件不同,因此不能用单位面积容尘量数据与过滤面积相乘来取得过滤器容尘量数据。A错误。
实践中,很少有人用容尘量数据来计算过滤器的实际预期使用寿命,即使计算,结果也不可靠。C行不通。
现场可能测出过滤器报废是容纳粉尘的重量,但那不是严格意义上、有确切定义的"容尘量"。D错误。
题41 "预过滤器"是指:
A. 低效率过滤器
B. 保护下游过滤器的过滤器
C. 一般通风用过滤器
D. 相当于欧洲规格F7的过滤器
解释
预过滤器是相对于下一级被保护过滤器而言,它一般比被保护过滤器的效率低一些。正确答案应是B。A、C、D都不准确。
题42 效率≥99.97%的HEPA高效过滤器,出厂前应经过的检验:
A. 效率抽检率≥5%
B. 效率抽检率≥10%,且抽检合格率≥99%
C. 效率检验率100%
D. 按规定送交第三方机构检验
解释
高效过滤器出厂前必须逐台检验。因此,正确的答案只能是C。
题43 HEPA高效过滤器制造厂家,厂内没有过滤器效率试验台,为了保证过滤器产品质量,该制造厂:
A. 可以将样品交权威单位认证
B. 可以在得到专业机构的合格证书后生产
C. 可以为贸易商制造"贴牌"产品
D. 不可能生产合格品
解释
HEPA过滤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逐台效率检验。没有测试效率试验台,意味着不可能逐台检验,因此不可能生产合格品。
题44 空调系统的每个过滤段都应安装差压检测装置,为的是:
A. 减少人工检测工作量
B. 空调箱安全要求
C. 节能要求
D. 判断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解释
安装差压检测装置与A、B、C没多大关系。正确答案应是D。
题45 同样材料和结构的过滤器,增加过滤材料的面积,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主要是因为:
A. 可以适当地提高终阻力
B. 可以适当地降低终阻力
C. 过滤器不容易破损
D. 过滤器容尘能力增加
解释
最合适的答案是D。
题46 延长洁净室末端高效过滤器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是:
A. 提高预过滤器的使用寿命
B. 提高预过滤器的更换频率
C. 提高预过滤器的效率规格
D. 提高高效过滤器的终阻力控制值
解释
预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更换频率与被保护的高效过滤器使用寿命没有直接关系,所以A、B错误。提高高效过滤器的终阻力控制值可能会多少延长高效过滤器的使用寿命,但多数情况下,这种方法不可取,所以D不正确。提高预过滤器效率规格的直接作用是减少进入高效过滤器的粉尘,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它的使用寿命,所以C正确。
题47 为有效保护洁净室末端HEPA过滤器,空调箱末端过滤器的效率经常为:
A. 计重法90%~95%
B. 比色法90%~95%
C. 钠焰法90%~95%
D. DOP法90%~95%
解释
有效保护HEPA高效过滤器,应使用一般通风用过滤器中效率比较高的过滤器。钠焰法和DOP法一般用来测量HEPA过滤器,而不是用来测量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因此C、D不合适。计重法90%~95%规格过滤器效率太低(相当于中国规格粗效),因此D也不合适。比色法90%~95%效率过滤器作为HEPA前的预过滤器比较合适。
题48 某工程,最初设计为十万级洁净厂房,用户要求修改设计,提高到万级,设计师应考虑:
A. 提高末端高效过滤器的效率
B. 提高预过滤器效率
C. 增加末端过滤器数量以提高换气次数
D. 提高过滤风速以提高换气次数
解释
一般说来,提高非均匀流洁净室的洁净度等级,就要提高换气次数,而提高换气次数,就要增加过滤器数量,所以正确答案为C。在非均匀流洁净室,大量粉尘来自于室内操作工和工艺发尘,提高过滤器效率只能减少部分送风所带的粉尘,无法对付人和工艺发尘,所以A错误。送风质量主要取决于末端过滤器,与预过滤器关系不大,所以B错误。已经设计好的工程,提高过滤风速的范围很有限,不足以使洁净室的洁净度提高一个等级,且提高过滤风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D错误。
题49 空调箱内,应避免风机直吹过滤器,风机下风端紧靠过滤段时,应增设挡风板,因为:
A. 气流不均造成过滤器阻力增加
B. 气流不均造成过滤器平均效率下降
C. 气流抖动可能损坏过滤器
D. 气流不均造成过滤风量大的过滤器提前报废
解释
过滤器很难承受气流的剧烈抖动,如果风机直吹过滤器,或过滤断面气流严重不均匀,过滤器可能因长期受气流抖动而损坏。正确答案D。
过去,由于空调工程师和空调制造商经验不足,有些风机近距离直吹过滤器,致使过滤器损坏的事故时常发生。现在,人们经验多了,那种情况大为减少,但仍有些新厂和新空调工程师因经验不足重复别人过去的错误。
题50 芯片厂大量使用化学过滤器,也就是活性炭过滤器,主要考虑的是:
A. 替代高效过滤器
B. 保护高效过滤器
C. 提高成品率
D. 工艺中使用的溶剂可能危害操作工
解释
当芯片的线宽尺度小到0.5m,人们发现空气中化学污染物会影响芯片成品率,此时,芯片厂考虑采用活性炭过滤器。正确答案为C。
活性炭不可能替代高效过滤器,也不保护高效过滤器。因此A、B错误。
溶剂可能危害操作工,但芯片厂安装活性炭过滤器,更多考虑的是产品成品率。因此D不符合实际情况。
题51 某过滤材料,用油雾法测试(粉尘粒径0.3m),过滤风速1cm/s下的过滤效率为99.999%,将过滤风速提高到5cm/s时,过滤效率降到99.95%,这可能是因为,提高过滤风速后:
A. 过滤材料破损
B. 过滤材料本身发尘
C. 测试仪器存在系统误差
D. 过滤效率降低是正常现象
解释
测量过滤材料,1cm/s这一风速源于早期苏联,这一风速与过滤器实际过滤风速低很多,滤纸测试效率与过滤器效率也就相差很大。总的趋势是,风速越低,效率越高。试验表明,对于高效过滤材料,风速提高一倍,效率可能要低一个9,相差5倍,效率可能相差两个9。因此,上述答案中,D是正确答案。其它答案都不对。
应当指出,1cm/s是滤纸测试的一个误区,国内滤材厂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在改进测试手段,淘汰这一测试风速。
题52 某机场航站楼空调系统设计时,选用了活性炭过滤器,其主要考虑是:
A. 航站楼安全要求
B. 防止旅客花粉过敏
C. 消除体臭异味
D. 消除燃油异味
解释
机场航站楼安装活性炭过滤器,不是处于安全考虑,因此A错误。
花粉是颗粒物,应采用普通过滤器清除花粉,而不是活性炭。因此B错误。
活性炭可以消除体臭,但与其它异味相比,航站楼中的体臭不严重。因此C不准确。
航站楼空调系统一般采用公共建筑空调系统最奢侈的设置,考虑机场可能的燃油异味,采用活性炭过滤器。正确答案D。
题53 过滤器有某些消声作用,但不能用过滤段替代消声段,因为:
A. 过滤器的消声效果不稳定
B. 过滤器不能装在空调箱的最末端
C. 过滤器不保证消声效果
D. 过滤器本身可能产生噪声
解释
过滤器可能有些消声作用,但它不能保证消声效果。正确答案C。
过滤器不保证消声效果,其消声效果是否稳定无从谈起。因此A不准确。B是个圈套,它与本题无关。B错误。
过滤器本身不产生噪声,因此D错误。
题54 要避免过滤器被水浸湿,主要因为:
A. 水破坏过滤材料
B. 过滤器带水使阻力增高
C. 带水过滤器的性能不稳定
D. 水蒸发造成粉尘二次污染
解释
水可能破坏过滤材料,可能使过滤器阻力增加,水蒸发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但也可能没有那些负面影响。过滤器带水后的性能变化多种多样,人们很难预测过滤器带水后的性能。因此C是正确答案,A、B、D都欠准确。
题55 为有效地减少空调器送风中的空气微生物,可靠的方法是:
A. 使用效率高的过滤器
B. 用臭氧熏蒸过滤器
C. 用紫外灯照射过滤器出风面
D. 使用具有抗菌功能的材料
解释
空气微生物是颗粒物,实践中,有效减少空调器送风中微生物,最可靠方法是采用普通形式但效率高些的过滤器。因此A正确。
臭氧有负作用,臭氧熏蒸消毒时人必须避开,臭氧有强腐蚀作用,臭氧熏蒸清除空气微生物的技术不成熟,安全措施不成熟。紫外灯很难安装在空调器内,紫外灯加速材料老化,并使部分空气污染物转化成异味更强的污染物。就目前的技术状况,臭氧熏蒸和紫外灯照射都算不上可靠。所以答案A、B错误。
与用过滤器挡住微生物的效果相比,采用有抗菌作用的材料是很好的辅助性抗菌手段,但因为其抗菌效果有限,不能算做主要手段。就目前技术而言,答案D不准确。
题56 早期高效过滤器曾使用石棉纤维过滤材料,后来被淘汰,主要因为:
A. 石棉资源短缺
B. 石棉纤维材料易破损
C. 石棉纤维材料过滤性能不稳定
D. 石棉纤维对人体有害
解释
石棉纤维的过滤性能并不差,资源并不短缺。淘汰石棉材料的主要原因是危害人体健康。正确答案D。
题57 国家标准规定,用户需要检查过滤器生产许可证的行业有:
A. 微电子
B. 制药厂
C. 核工业
D. 国家标准没有相关规定
解释
国家标准没有对过滤器企业资格做任何规定。
任何国家和任何行业都没有在空气过滤器生产方面推行过许可证制度,也没那个必要。正确答案D。
有些特殊行业,出于安全考虑,相关部门可能要求过滤器企业获得某种资格。但那种资格的准获过程中很少有政府行为,那种资格与许可证制度不一样。因此,答案A、B、C都不正确。
题58 舒适性空调系统,使用好的过滤器,以便:
A. 将可吸入颗粒物降至国标规定水平
B. 保护室内装修和空调系统本身
C. 降低空调系统噪声水平
D. 尽可能减少新风量,以利节能
解释
大多数情况下,低效率过滤器可以将室内颗粒物浓度控制在出于健康考虑的规定水平。因此答案A值得商榷。
就颗粒物污染而言,与人体健康相比,空调系统本身和室内装修更娇贵,更需要洁净空气。因此B正确。
过滤器优劣与噪声无关、与新风无关。所以C、D错误。
题59 氢氟酸(或氟化氢)对玻璃有强腐蚀作用,在使用氢氟酸的洁净厂房,若不能采用全新风系统,为防止氢氟酸过滤器,应考虑:
A. 避免使用玻璃纤维过滤材料
B. 使用特制的抗氢氟酸玻纤滤材
C. 用活性炭去除回风中的氟化氢
D. 强制性地定期更换高效过滤器
解释
目前,绝大多数高效过滤器采用玻璃纤维滤纸,除了玻璃纤维。仅有两种材料目前可能制造高效过滤器:附特殊聚四氟乙烯多孔驻极体膜的化纤材料,含超细聚丙烯驻极体纤维的复合材料。前者仅在少量电子行业试用,后者尚未进入洁净室。两者的技术和商业运行都不成熟,客户只有玻璃纤维一种材料可使用。因此A不可行。
氢氟酸腐蚀任何玻璃材料,没有、也不可能出现抗氢氟酸的玻璃纤维过滤材料。因此B错误。
活性炭可能清除空气中的氟化氢,但多数场合,用活性炭清除氟化氢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因此C错误。
氢氟酸腐蚀过滤器,现场有很难检测过滤器被腐蚀的程度。为防止因过滤器损坏而造成恶性事故,只好勤一些更换过滤器,而且要强制性地定期更换。正确答案D。
题60 在医药、食品行业,过滤器至少应:
A. 使用光催化技术
B. 不含营养物
C. 杜绝与微生物接触
D. 使用有杀菌功能的过滤材料
解释
正确答案为B。
光催化技术尚不成熟,因此不可能是必须采用的技术。A错误。
过滤器的使命之一是拦截空气微生物,因此不可能要求它不接触微生物。B错误。
使用有杀菌功能的过滤材料,没问题,但不是必须。所以D不正确。
题61 在燃气轮机入口,使用F7效率规格的空气过滤器,过滤器的作用是:
A. 防止昆虫、飞鸟进入燃气轮机
B. 防止粉尘磨损叶片
C. 防止燃气轮机的噪声从进风口传出
D. 防止含碳污染物在气道内结碳
解释
过滤器有防止昆虫、飞鸟进入燃气轮机的作用,但过滤器的主要作用不是那些。A不准确。
燃气轮机入口过滤器应有专门的消声装置,不能指望过滤器的消声作用。因此C错误。
普通过滤器不能阻挡含碳的气态污染物。所以D错误。
燃气轮机过滤器的作用是防止粉尘对叶片和气流通道的磨损,经验表明,从效果和经济上考虑,F7效率规格的过滤器最合适,也很常用。所以,正确答案为B。
题62 高效过滤器与外围结构间最常见的密封形式是压紧密封。当压紧密封有缺陷时,不能在漏风处补胶,而应处理密封结构直到密封严密,因为:
A. 胶本身有洁净室忌讳的挥发物
B. 允许使用的那些特殊胶成本过高
C. 密封处堵胶不可靠
D. 密封处堵胶后,更换过滤器很费事
解释
经验表明,如果因密封结构有问题,怎么堵胶都没用,而且经常是越堵越漏。所以,正确答案是C。
答案A、B是圈套。
密封处堵胶后,更换过滤器确实很费事,但不允许堵胶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更换过滤器费事,而是堵胶不可靠。所以答案D不准确。
应当指出,有些工程公司和安装人员确实在密封端面补胶,以图解决因密封结构不良造成的漏风。正确的方法是,当发现密封结构有问题或制作质量差,应解决密封结构问题,堵胶很难掩盖原有问题,却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
题63 轿车厂油漆车间过滤器中不能含有:
A. 聚氨酯粘合剂
B. 玻璃纤维材料
C. 硅酮
D. 带静电的过滤材料
解释
如果材料被硅酮污染,油漆层或涂布层可能出现疵点,出现残次品。轿车厂油漆车间、胶片厂等场所忌讳硅酮。汽车行业的标准明文规定,油漆车间不出现硅酮材料。那里用的过滤器就不能含硅酮。正确答案C。
题64 传统纸隔板、木制外框的高效过滤器:
A. 是经历了长期考验的、可靠的产品
B. 是环保型过滤器产品,应大力提倡
C. 含营养物,有发尘风险,应淘汰
D. 国家强制淘汰过滤器品种
解释
纸隔板、木框高效过滤器,经过长时间考验,但实践证明不可靠。因此A不正确。
那种过滤器可能对垃圾处理有好处,但由于使用性能差,不值得提倡。因此B不正确。
国家任何部门没有强制规定淘汰那种过滤器。因此D不正确。
C正确。
题65 海岸附近空气中有大量因海水蒸发产生的海盐粉尘,清除海盐需使用:
A. 普通过滤器
B. 静电过滤器
C. 活性炭过滤器
D. 改性活性炭过滤器
解释
空气中的海盐是颗粒物,而且颗粒较大,普通过滤器就能将其清除。正确的答案是A。
静电过滤器可以清除颗粒物,但没必要非得使用它,它也不普及。此外,需要清除海盐的场合多是电子行业,电子行业不仅讨厌海盐,也讨厌离子,而静电过滤产生离子。因此B不正确。
活性炭清除分子污染物,不管颗粒物,而海盐是颗粒物。所以,C和D都不正确。
题66 过滤材料经抗菌试验,杀菌率为99%,用该材料制造的过滤器可能:
A. 杀灭空气中99%的微生物
B. 杀灭过滤器上99%的微生物
C. 使过滤器不长霉
D. 使含营养物的过滤材料免遭微生物破坏
解释
与空气流经过滤器的时间相比,标准的材料抗菌试验是长时间试验,试验得到的抗菌率不代表短时间接触空气的抗菌效果。因此A、B不正确。
用抗菌材料制造的过滤器,可能限制微生物在过滤材料上繁衍,可能杀灭某些被过滤器捕捉到的微生物,可能使过滤器不长霉。因此C正确。
许多场合,过滤器应不含或少含微生物的营养物。所以D是有争议的说法,不应算做正确。
题67 在一般城市环境中(大气环境质量2级),为保证舒适性空调送风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规定(≤0.15mg/m3),过滤器级别至少应:
A. 比色法80%~85%
B. 粗效
C. 中效
D. HEPA
解释
大气环境质量2级的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值上限为0.15mg/m3,如果只要求室内送风达到国家标准,低效率过滤器就对付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答案A、C、D的要求显得多余。
本题有个圈套,问的是"送风质量",而不是"室内质量"。
但在实际应用中,舒适性空调经常采用比粗效的效率更高的过滤器,那时出于除健康外的其它考虑。因此,从实际考虑,可能采用比色法80%~85%(F7,高中效)过滤器,也经常采用比色法60%~65%(F6,中效)、比色法40%~50%(F5,中效)的过滤器。
舒适性空调没必要采用HEPA过滤器。但是,确实有些家用空气清新机采用了HEPA过滤器。那是消费领域的时尚,与本题关系不大。因此D不能算正确。
题68 N95口罩对0.3m固体颗粒物的过滤效率≥95%,SARS病毒的直径约为0.08m,该口罩对SARS病毒的过滤效果:
A. 效率≥95%
B. 接近全部被滤除
C. 仍有约1/3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D. 约80~90%的病毒被过滤掉
解释
0.3m是最容易穿透的颗粒物尺度,SARS是颗粒物,或附着在其它大颗粒物上,如果对0.3m的过滤效率≥95%,对SARS病毒的过滤效率会更高。因此A正确。
C、D低估了效率,因此错误。
B的说法不可靠,在技术上不严格。因此B错误。
题69 高效过滤器现场安装完毕,应进行扫描检漏,其主要作用是:
A. 检验过滤器质量
B. 检验过滤器安装情况
C. 找出过滤器上可能的漏点,以便修补
D. 核实过滤器效率
解释
过滤器质量应在安装前就有保证。事前没有保证措施,安装之后再去检验过滤器质量的方法有很大风险,而且现场也很难测量过滤器的效率和阻力。因此A、D错误。
不建议现场修补过滤器,因为现场很难检验过滤器的性能。现场发现过滤器漏,就应当时报废,没商量余地。C错误。
现场扫描检查的主要作用是检查过滤器与结构的密封情况、过滤器因运输和安装可能造成的损坏。答案B正确。
题70 对于大多数空气过滤器,使用中,过滤效率变化为:
A. 逐渐降低
B. 先降低后增加
C. 逐渐增加
D. 先增加后降低
解释
被捕捉的粉尘与过滤介质成为一体,过滤介质多了,因此效率增加。正确答案C。
在特定条件下,A、B、D的情况可能发生。这里说的是"大多数空气过滤器",因此正确答案只能是C。
题71 多数高效过滤器采用玻璃纤维滤纸,而玻璃是亲水材料,滤纸厂在造纸时采取措施使玻璃纤维滤纸憎水。采用憎水型滤纸,主要是为了:
A. 避免滤纸老化
B. 避免运输与储存过程被水浸湿
C. 防止过滤器发霉
D. 防止滤纸因浸水而失去强度
解释
过滤器捕捉的粉尘中可能有营养物,若滤纸亲水,过滤器在使用中可能因吸潮而长霉。因此,高效过滤器应采用不吸潮的材料。正确答案C。
玻璃纤维滤纸没有老化问题,因此A错误。
运输与储存过程中,滤纸被水浸湿,不管它是否憎水,都该报废。B不正确。
采用憎水型滤纸,考虑的不是强度问题。D不正确。
题72 与传统有隔板过滤器相比,无隔板过滤器有很多优越性,多数场合,无隔板过滤器可以替代有隔板过滤器。但有些场合,无隔板过滤器很难替代有隔板过滤器,那是由于:
A. 无隔板过滤器制造成本高,测试麻烦
B. 无隔板过滤器制造技术有知识产权保护,生产者必须交纳技术转让费
C. 无隔板过滤器可靠性比不上传统有隔板过滤器
D. 现有的无隔板过滤器难以通过特定行业的特定试验,如震动、耐高温、冲击等
解释
无隔板过滤器适合流水线生产,与传统有隔板过滤器的制造相比,无隔板过滤器节省人工,产品成品率高。因此,发达国家无隔板过滤器的制造成本低于有隔板过滤器,无隔板过滤器的售价也就低于有隔板过滤器。国内情况正相反,有隔板过滤器比无隔板过滤器便宜,因为无隔板过滤器可以手工制作,我们的人工费用低。所以A不准确。
无隔板过滤器制作工艺的国际专利已经解密多年。国内仍有数项有效的无隔板过滤器专利,但那些专利没有保护价值。目前,无隔板过滤器制作技术是公开的,使用者没必要交纳技术转让费。B不正确。
如果不明确"可靠性"的具体含义和指标,就说不上那种过滤器更可靠。C不正确。
无隔板过滤器很难满足某些特定行业和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例如,轿车厂油漆车间烤漆房要求过滤器耐250℃高温,普通无隔板过滤器因胶线和密封胶不耐高温,很难达到那么高的温度。铝隔板过滤器抗冲击,在国防工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只能使用那种抗冲击的过滤器。D正确。
题73 两只过滤器串联,第一级对0.5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为30%,第二级对0.5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为80%,两级过滤器对0.5m颗粒物的总过滤效率约为:
A. 85%
B. 90%
C. 95%
D. 98%
解释
第一级过滤器过滤掉30%的0.5m颗粒物(透过率70%),第二级过滤掉上次剩余的80%(透过率20%)。两级过滤器的总透过率为70%(20%=14%,过滤效率为1-14%=86%≈85%。答案A正确。
题74 对0.3m粉尘过滤效率99.99%的高效过滤器,前级保护过滤器对0.3m粉尘过滤效率50%,这两级过滤器对0.3m粉尘的总过滤效率接近:
A. 99.995%
B. 99.999%
C. 99.9995%
D. 99.9999%
题75 在洁净室安装现场,因操作不慎致使高效过滤器滤材轻微破损,现场人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找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修补,现场测试合格后再安装
B. 邀请制造厂专业人员到现场修补
C. 运回制造厂修补
D. 无条件报废
解释
现场也许能将过滤器修补到目测完好的程度,但现场很难检验过滤器性能。因此A、B错误。
制造厂内可能修补部分轻微破损的过滤器,但运回修补的相关费用可能比采购新过滤器更贵。因此C不可取。
现场发现高效过滤器有任何破损,明智的做法是立刻报废。与使用不合格过滤器所带来的风险相比,现场破损过滤器不值得去修补。正确答案D。
题76 在洁净室安装现场,安装人员发现部分高效过滤器漏风,安装人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在得到其它合格过滤器前拒绝安装
B. 详细记录损坏情况,征得技术负责人认可后再安装
C. 找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修补,现场测试合格后再安装
D. 邀请制造厂专业人员到现场修补
题77 某些低效率过滤器,使用初期,过滤器阻力逐渐上升,而后上升趋于平缓,若不及时更换,过滤器的阻力可能不再变化。此时,过滤效率:
A. 保持不变
B. 逐渐降低
C. 逐渐增加
D. 降为零
解释
过滤器阻力不再增加,说明过滤器不再捕捉灰尘,过滤效率当然是零。正确答案D。
题78 空调工程师有时不得不面对英制计量单位。空调中频繁出现的cfm是:
A. 压差单位
B. 压强单位
C. 风量单位
D. 速度单位
解释
cfm代表"立方英尺/分"(cubic foot per minute)。1000 cmf ≈ 1700 m3/h。
正确答案C。
题79 进口过滤器标牌额定风量为2000cfm,对应的米制单位为:
A. 850 m3/h
B. 1700 m3/h
C. 2550 m3/h
D. 3400 m3/h
题80 一只进口1' ( 2'(one-by-two)无隔板高效过滤器,它的迎风面尺寸是:
A. 610(1220 mm
B. 484(968 mm
C. 305(610 mm
D. 242(484 mm
题81 一只名义尺寸20" (20"过滤器,它的米制名义尺寸为:
A. 305(305 mm
B. 406(406 mm
C. 508(508 mm
D. 610(610 mm
题82 一只实际尺寸391(391(46mm的纸外框简易过滤器,它的名义尺寸为:
A. 12"(12" (2"
B. 14"(14" (4"
C. 16"(16" (2"
D. 20"(20" (2"
题83 某医院20000m3/h空调系统,原配置只有一道比色法95%过滤器。投入运行后,过滤器更换太频繁,为此空调工程师提出改造方案,增设一级预过滤器。在下述选择中,最合适的预过滤器是:
A. 自动卷绕式过滤器
B. 粗效过滤器
C. 中效过滤器
D. 高中效过滤器
解释
国外有些地方空气很干净,许多地方的空调箱中只有一级比色法85%或95%的过滤器,即使没有预过滤器保护,过滤器也可能使用一年。为减少长霉的风险,有的国家政府甚至规定每年至少更换一次通风过滤器。如果照搬那些设计,国内的空调也可能只有一级效率高的过滤器,而国内空气环境目前远比不了发达国家情况,有时空调工程师不得不增加一级过滤器。
20000m3/h空调的通风断面仅有2m2左右,而自动卷绕式过滤器需要很大额外空间,对于改造项目,很难找到那么大额外空间。A方案行不通。
原过滤器属于"高中效",用粗效过滤器起不到很好的保护作用。B方案欠妥。
用高中效过滤器保护高中效过滤器显然不妥。D方案错误。
所列方案中,C最为合理。
题84 某工厂空调系统运行一直正常,但最近工厂附近一个在建工程扬起大量飞灰,致使该厂新风机组中的过滤器使用寿命只是正常情况下的1/4。由于过滤器的结构和所用的过滤材料无法改变,不可能增大过滤材料面积来延长使用寿命。此时,空调工程师的正确选择是:
A. 改换低效率过滤器以延长使用寿命
B. 在过滤器前盖一张无纺布以保护过滤器
C. 提高终阻力控制值使过滤器能够使用时间长一些
D. 频繁更换过滤器
解释
若要不牺牲空调的净化性能,可能您只有频繁更换过滤器这样一个选择。D正确。
改低效率过滤器,牺牲的是过滤器保护的空调系统或送风环境。现实中有这么干的,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在过滤器前罩张无纺布,短期也许能凑合。设想,您自己是维修工,上司让您每隔几天换一次无纺布,您乐意吗?B的措施不地道。
提高终阻力控制值,确实可以让过滤器多工作一些时间,但你牺牲了空调性能。况且,过滤器临近报废时,阻力上升很快,提高终阻力控制值不会对过滤器寿命有很明显效果。在所有四项选择中,C最差。
题85 十万级洁净厂房,85%循环风,采用钠盐法95%的亚高效过滤器做末端过滤器,验收时达到了洁净度等级。但专家不建议用亚高效过滤器做末端过滤器,其最重要理由是:
A. 使用亚高效过滤器,业主的花费更大
B. 亚高效过滤器性能不可靠
C. 亚高效过滤器的效率可能逐渐降低
D. 亚高效过滤器不符合防火要求
解释
选用亚高效过滤器替代高效过滤器,表面上好像节省了点工程投资。但是,为达到同样洁净度,选用低效率过滤器需要更大的换气次数,需要更多的过滤器。对业主来说,他需要更多的能源费用。那些因选用亚高效过滤器而增加的能源费用远远高于高效与亚高效过滤器的差价。答案A正确。
亚高效过滤器的性能未必不可靠,取决与你怎么定义"可靠"。B错误。
C错误。属于过滤原理方面的错误。
D错误。
题86 一只对环境粉尘过滤效率60%的过滤器,过滤风量3000m3/h。由于安装结构缺陷,过滤器周边漏风3m3。由于漏风,那个系统的过滤效率可能降为:
A. 59.9%
B. 59%
C. 55%左右
D. 50%左右
解释
过滤器透过率为40%,由于漏风,多透过0.1%粉尘,总透过率成为40%+0.1%=40.1%,对应的效率为59.9%。正确答案A。
应该说明,效率不高的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即使周边密封不可靠,也不会有严重危害。若99.99%的高效过滤器漏1%的风,效率一下就会降到99%。
这道题只给大家一个不很准确的感念,通过分析来估计漏风对不同过滤器的危害程度。有的考生会争辩题目中效率的含义,使用的是什么试验方法,是什么计算方法,什么粉尘,等等。能质疑那些问题的考生,应该能给出考官想要的、能给分的答案。
题87 一只99.999%的过滤器,由于安装操作不小心,滤材上出现了个肉眼难辩的小孔,漏风量约为0.1%。该过滤器的效率降为:
A. 99%
B. 99.9%
C. 99.99%
D. 99.998%
题88 99.99%的过滤器,检测时发现一只不良品,其过滤效率仅为99.5%。该不良品的漏风处漏风的百分比约为:
A. 0.5%
B. 0.1%
C. 0.05%
D. 0.01%
题89 国内某高效过滤器制造厂,工艺成熟,原材料可靠,该厂坚持逐台效率检验,试验方法正确。当试验员对刚下生产线的高效过滤器进行效率检验,其初次检验的不合格率可能是:
A. 0.3%
B. 0.5%
C. 1%
D. 3%
解释
国际著名过滤器制造商,对刚下线的高效过滤器进行效率检验,不良品率约为3%。国内厂家目前尚未达到发达国家过滤器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因此不良品率可能大于3%。实际上,不良品率5%已经是国内不错的水平。
对于高效过滤器的初次检验不良品率,如果厂家的答案是低于3%,那个厂家是否真进行效率检验,或那个厂家的检验方法就很值得怀疑。对于本题,A、C错误,D正确。
本题考察学员对实际情况的了解,不涉及理论问题。本题教给学员与过滤器供应商打交道时的一个技巧:如果供应商声称他的高效过滤器刚下线时合格率100%,你可以认为100%不合格,因为他没测过,或他的测试有问题。当然,这种技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若供应商懂得了你的把戏,他会说他的不良品率是4%。
题90 聚酯(或称涤纶、PET)和聚丙烯(或称丙纶、PP)纤维过滤材料中,哪种可能做成驻极体过滤材料:
A. 聚酯
B. 聚丙烯
C. 两者都不可能
D. 两者都有可能
解释
驻极体是能够长期带电荷的电介质材料。目前,能够制成纤维过滤材料且能长期带电荷的材料,只有一种:聚丙烯。
值得指出,并非所有聚丙烯纤维都是驻极体,也并非所有聚丙烯纤维都能做成驻极体。
题91 洁净室末端高效过滤器的边框材料多为金属,而不用塑料,主要是因为,塑料外框高效过滤器:
A. 不符合洁净室防火要求
B. 容易变形
C. 制造成本偏高
D. 挥发化学污染物
解释
塑料制品不符合洁净室的建筑防火要求。正确答案A。
好的塑料件,并不一定比金属件更容易变形。B不一定正确。塑料件的成本并不一定就比金属件高,有些可能高一些,但那也不会高到哪去。C不正确。只有少量洁净室对塑料制品可能的微量挥发物敏感,如芯片厂,多数洁净室没那么敏感。D不是实际情况。
这道题限定在洁净室末端高效过滤器。而对于一般通风用过滤器,只要工艺和成本允许,多数可以采用塑料制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常见的化学纤维过滤材料本身就是塑料。
题92 某舒适性空调系统装有清除异味的活性炭过滤器,聪明的采购员选择活性炭过滤器时,首先要注意:
A. 活性炭类别
B. 活性炭是否经过化学改性(浸渍)
C. 活性炭净重量
D. 活性炭本身不能发尘
解释
选择活性炭过滤器时,A、B、D都很重要,但C更重要,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C。
许多活性炭装置和元件,厂家宣传时只说性能如何好,但如果活性炭含量少,不论性能多优异,使用寿命也长不了。与活性炭的类别相比,活性炭含量是更重要指标。
题93 下述VOCs污染物中,那类更容易被活性炭吸附:
A. 沸点高,分子量大
B. 沸点高,分子量小
C. 沸点低,分子量大
D. 沸点低,分子量小
解释
活性炭清除VOC属于物理吸附,此时,沸点高的污染物比沸点低的污染物更容易被吸附;分子量大的比分子量小的更容易被吸附。正确答案A。
题94 核电站使用经过化学浸渍的活性炭过滤器,以清除核反应生成放射性碘和甲基碘蒸汽。但处理核燃料厂高浓度放射性气体时,使用经过化学浸渍的活性氧化铝,这是因为:
A. 活性氧化铝吸附能力比活性炭更强
B. 高浓度放射性气体可能引爆活性炭
C. 高浓度放射性气体可能引燃活性炭
D. 高浓度放射性气体可能使活性炭颗粒粉碎
解释
吸附是个放热过程,如果污染气体浓度过高,可能使活性炭材料自燃。C正确。
活性氧化铝的吸附量(单位体积材料的吸附能力)比活性炭差很多。A错误。活性炭不爆炸。B错误。活性炭吸附不影响材料强度。D错误。
题95 高档轿车的活性炭过滤器吸附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果过滤器中活性炭材料少,过滤器会很快饱和。此时,如果忽然遇到高浓度VOCs,该过滤器可能:
A. 没有任何吸附效果
B. 吸附高浓度VOCs,环境浓度低时再释放出来
C. 新VOCs置换以前吸附的VOCs,直到再次饱和
D. 过多的VOCs与活性炭反应生成毒性更大的污染物
解释
活性炭吸附的饱和状态实际上是个吸附与脱附(污染物逃离)的平衡。已经饱和的活性炭,当污染物浓度从低到高变化时,可以继续吸附,直到达到高污染物水平下的平衡;当污染物浓度从高到低变化时,活性炭释放污染物,直到达到低污染物水平的平衡。所以,如果不及时更换活性炭过滤器,过滤器就是个污染源。B正确。A错误。C、D是本题设的陷阱。
应该指出,家庭中的许多活性炭除味产品,样子漂亮,但所含活性炭量很少,可能几天就饱和了。饱和后,那些活性炭过滤器的作用是,将忽高忽低的污染转变为持续均匀的污染。
吸附VOCs属于物理吸附,存在吸附与脱附的平衡,所以正确答案是B。对于发生化学吸附的活性炭材料,饱和了就永久失效了。若进行化学吸附的过滤器遭遇本题,正确的答案应是A。
题96 空调领域不断出现新名词。2004年出现的"钛光净化"属于:
A. 紫外光杀菌技术
B. 远红外技术
C. 催化技术
D. 微波技术
解释
黑光灯范围的紫外光(没有杀菌作用的紫外光)照射特定结构的二氧化钛粉末,可以有微弱的降解空气污染物的作用,也具有某些杀菌作用。其中,二氧化钛是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本身不消耗)。相关的化学反应称"光催化",也称"光触媒",由于具有光催化作用的二氧化钛是纳米级粉末,所以也算得上"纳米技术"。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有个"钛"字,于是商家又发明了"钛光净化"。正确答案C。
值得指出,光催化技术尚未成熟到与洁净工程发生联系的地步。
题97 非典期间,某城市在地铁站通风系统尝试使用紫外光加臭氧的消毒装置,该装置是国外公司推荐的。在地铁通风系统采用这种消毒方式是:
A. 借鉴国外经过考验的、可靠的方法
B. 推广新的有效消毒手段
C. 采用了一种虽然安全、但杀菌效果极其有限的方法
D. 不负责任的行为
解释
臭氧伤害人;紫外光与化学污染物反应产生臭氧;紫外光消毒需要很长时间;臭氧消毒需要很长时间。紫外光和臭氧确实具有杀菌效果。但是,目前空调行业没有经过考验的、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缺少关于剂量与效果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可能对人造成伤害的技术,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值得指出,危机期间,受商业利益驱动,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很盛行。
题98 日本几年前研制了一种生物酶抗菌剂,这种生物酶通过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使微生物死亡。这种抗菌剂可以很好地附着在玻璃纤维过滤材料上,制造具有抗菌功能的过滤器。采用这种抗菌技术的过滤器:
A. 可以杀死被过滤器捕捉的、但并未与过滤材料接触的微生物
B. 只能杀死接触到过滤材料的微生物
C. 可以杀死很微小的昆虫
D. 不能杀病毒
解释
抗菌材料只能杀死接触那种材料的微生物。正确答案B。A错误。
对于上述结论,可能有些例外,例如光催化,理论上讲,光催化材料产生可以杀菌的离子,因此有可能杀死与材料不接触的微生物。但是,这种推论缺少实验佐证。此外,过滤材料带灰尘后,光线被灰尘遮住,没有光线,也就没光催化了。对光催化这个特例,它也只能杀死与其接触的微生物。
抗菌材料不能杀虫,否则人也危险了。C错误。
多数抗菌材料也杀病毒,本题涉及的生物酶破坏蛋白质,可以杀死含蛋白质的病毒。D错误。
题99 比较空调系统中各种清除空气微生物的手段,专家认为普通空气过滤器最有效。专家的最重要论据是:
A. 过滤器能可靠地杀灭微生物
B. 过滤器视微生物为颗粒物而一概阻截
C. 过滤器上比较容易采用安全、有效的抗菌技术
D. 被污染的过滤器可以经消毒后重新使用
题100 "等离子体空调"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它使用的技术与下列相关:
A. 5000℃以上物质全部离子化
B. 等离子体发光技术
C. 低温等离子体
D. 与物理学中的等离子体无关
解释
物理学中的等离子体可能涉及A、B、C,但那些与市场上的"等离子体空调"无关。空调上的"等离子体"是通过普通电离同时产生的正、负离子,那个"等离子体"是个商业噱头,与物理学中的等离子体没任何关系。因此,正确答案是D。
题101 洁净室不能使用负离子发生器,因为:
A. 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B. 增加空气的粉尘浓度
C. 增加粉尘污染产品的风险
D. 不符合洁净室的安全规定
解释
离子可能使颗粒物带附加的电荷,带电颗粒物容易被壁面吸附,如果在洁净室,带电颗粒物比其它颗粒物更容易污染工件。因此,正确答案为C。
题102 5μm空气滤清器(β5=200),对5μm颗粒物的过滤效果应:
A. 过滤效率≥95%
B. 过滤效率≥99.5%
C. 过滤效率≥99.95%
D. 全部过滤掉
解释
β5=200的定义是,用5mm粉尘试验滤清器,1/200的粉尘穿透,相当于:
效率=1-1/200=99.5%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
题103 遇火灾逃生时,人们使用沾水的湿毛巾捂住口鼻,主要是因为,毛巾带水后:
A. 过滤效率更高,更有效地阻挡烟尘
B. 不燃、降温,更安全
C. 氧气更容易通过,以减少窒息的可能
D. 更好地阻挡化学污染物
解释
毛巾沾水后,过滤效果可能会改善,但沾水的主要作用不是提高毛巾的过滤效率,而是使毛巾不燃烧,使防止高温气体灼烧呼吸道。正确答案B。A不确切。
毛巾带水,不会增加氧气通过量,不一定更好地阻挡化学污染物。C、D错误。
题104 长期不打扫的房间会布满蜘蛛网,那些蜘蛛网:
A. 是蜘蛛等虫子吐丝形成的网
B. 是粉尘自由碰撞搭成的
C. 使室内空气更污浊
D. 空气干燥时更容易形成
解释
谁都见过房间屋顶和边角的"蜘蛛网",那些蜘蛛网与蜘蛛无关,它们是纤维粉尘不断碰撞并粘连形成的。正确答案B。A错误,C、D是圈套。
题105 轿车厂油漆车间中,喷漆隧道顶部满布一层厚实的无纺布,俗称"顶棉",其过滤效率一般为F5,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均流而不是过滤,因为在它的上风向另有效率级别更高的过滤器。这层无纺布的纤维上有均匀的粘性物,那些粘性物的最主要作用是:
A. 使无纺布阻燃
B. 更有效地捕捉粉尘
C. 使过滤材料更均匀
D. 保证过滤材料不掉纤维
解释
好的顶棉是浸过胶的无纺布,那是些"不干胶"。那些胶可以改善材料捕捉大颗粒物的性能,但这并不是它的最主要作用。它的最主要作用是确保不掉纤维。正确答案D。实践中,未浸胶的"顶棉"确实可能掉纤维。
对于没接触过轿车厂空调的学员来说,这道题有点偏。如果你善于处理新问题,这是道送分的题。
题106 高效过滤器出现后,人们尝试使用了多种矿物材料制成的纤维过滤材料,但最终只有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硕果仅存。那是由于,与其它所有矿物纤维相比,玻璃纤维:
A. 对人最无害
B. 制造成本最低
C. 过滤性能最好
D. 耐高温性能最好
解释
玻璃纤维就是玻璃,玻璃纤维的毒性和玻璃杯相当。粗玻璃纤维可能扎人,但高效过滤器的玻璃纤维很细,一点也不扎。与其它矿物纤维材料相比,玻璃纤维对人最无害。正确答案A。
题107 处理风量100m3/h的吸尘器排风口使用了效率99.97%的HEPA过滤器,开发人员在设计过滤器时需要估计过滤材料的面积。若只有下述四个限定数据,滤纸有效过滤面积至少应:
A. 1.5 m2(过滤风速1.9 cm/s)
B. 1 m2 (过滤风速2.8 cm/s)
C. 0.5 m2(过滤风速5.6 cm/s)
D. 0.25 m2(过滤风速11 cm/s)
解释
高效过滤材料试验的标准风速为5.3cm/s。在空调用的高效过滤器中,过滤风速(气流穿过过滤材料的垂直速度)一般为2~4cm/s,这种风速保证了过滤效率不会比材料的试验效率低,也保证了过滤器阻力在合理范围。比较合理的答案为C。
D肯定错误,过滤面积太小。如果考虑B和A,过滤效果会不错,但吸尘器中可能没那么大地方放过滤器,A、B太奢侈。
现实是,许多吸尘器厂家设计过滤器时,只考虑压缩过滤器尺寸,没考虑过滤面积的影响,于是出现许多有悖常识的设计。这道题有点难为那些不了解过滤器结构的学员。希望他们日后涉足吸尘器过滤器和特殊用途过滤器设计时,别忘记考虑过滤面积。
题108 舒适性空调系统,过滤器正常工作,当终阻力报警时,维修人员更换过滤器的时间限制为:
A. 报警后8小时内更换过滤器
B. 报警后两日内更换过滤器
C. 报警后一周内更换过滤器
D. 报警后规定时间内更换过滤器
解释
过滤器终阻力是人为设定的控制值,达到终阻力意味着过滤器的合理使用寿命到头了,但并不意味着过滤器已破旧得无法再持续使用几天。有经验的工程师设定终阻力,允许维修人员从容地更换过滤器。终阻力值设得高,最后期限时间短,设得低,最后期限宽余。正确答案D。A、或B、或C不是惟一正确答案,因为现实中可能有其它情况。
对于这道题,大家可能有不同看法。例如,维修工不知道"规定时间"。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是些指挥维修工的"白领",如果你手下的维修工有这样问题,你该检讨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终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