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小窍门

白茶小窍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

读书,能让浮躁的内心,渐渐安宁,回归理性,坚定方向。

匆忙的社会里,仍有不少人鼓吹读书无用论。

殊不知,这样的言论,实在是一株毒草。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若是让这样的思想毒草恣意蔓延,终将会贻害深远。

毕竟,知识存在的价值,远超过知识本身,知识能带给人无穷的力量。

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

喝茶品茶,亦是一门学问,有着不少的知识内容。

像是同样在喝茶,遇上一杯汤水盈盈,清香鲜润的好茶。

张三能说出,好在哪里,为什么好?茶香够清晰,够稳定,茶汤清透又稠厚,十分有条理。

李四只能在一旁不停附和,没错,这茶真香、真好喝!

对比之下,喝茶品鉴水平,高下立见。

喝了多年茶,但说不出茶好在哪,该如何品茶的朋友,不妨细看下文的内容。

学品茶,到底有哪些窍门可寻呢?

《2》

鉴赏白茶干茶

日常生活中,喝茶品茶,最早接触到的,必然是茶叶的干茶状态。

鉴赏干茶,是学会品茶的第一步。

白茶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按芽叶品级分,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按储存年份分,可以分为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

按外观形态分,可以分为白茶散茶,白茶饼茶等。

品类繁多的白茶当中,要鉴赏白茶干茶,该要抓住哪些方面呢?

【看干茶芽叶等级是否符合标准】

不同的白茶,有着不同的芽叶等级划分,泾渭分明。

白毫银针,采摘白茶茶树单芽,芽头饱满,肥壮,白毫密披,一旗一枪特点显著,芽头旁带着小叶壳。

白牡丹,采摘白茶茶树嫰梢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芽头肥,叶片细狭,梗叶形态分布秀美,叶背和芽头多白毫。

春寿眉,采摘白茶茶树嫰梢一芽三叶、一芽四叶等,茶梗秀长,叶片舒展,色泽嫩绿、浅绿、镉绿交织。

不同芽叶品级的白茶,有着不同的风采特色,在日常喝白茶过程中,多加分辨,认准等级区分细节,方能明明白白喝到好茶。

【看干茶外观色泽】

察言观色,干茶外观色泽,能给我们传递出不少的信息。

产地好,芽头厚实丰腴、叶片肥厚,积累着更多养分物质。

而先天出生产地不佳的白茶,由于没有得当充足的滋养,自然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芽头瘦小,叶片单薄。

先天产地好,加上后天制茶工艺得当,白茶干茶外观色彩看起来鲜活有生机,而不会出现叶片发红,白毫大量脱落,色彩单调一致,看起来灰败,没有层次感。

一款上了年份的老白茶,在妥当储存的情况下,色调会渐渐失去鲜亮的特点,然色彩却并不会变成死气沉沉的灰败模样,失去原有的色彩层次。

就像一件迷彩衣,无论放多久,都不会变成夜行衣。

若是一款老白茶的干茶外观,没有丝毫的鲜活感,这时就很有必要质疑一番,这老白茶到底是不是做旧得出来的?

【嗅闻干茶香气】

平日喝茶,感受白茶干茶的香气,有两处地方可以着手。

在开箱取茶过程中,打开纸箱,感受大箱子内的白茶,一同迸发出来的茶香,是否清晰,是否馥郁,是否明显。

若是闻到的茶香是微弱、不清晰,甚至发出水味、闷味、酸味等,需要警惕白茶的储存情况是不是出了问题。

此外,品茶时,闻干茶香,通常是将盖碗烫壶温杯后,借助盖碗内的热力,让干茶香更好的发散。

在正式注水泡茶前,可以揭开杯盖,将盖碗开口倾斜出适当的角度,持盖碗放置鼻翼下方,嗅闻干香。

鉴赏完干茶后,再正式进入注水泡茶,喝茶品茶环节。

《3》

鉴赏白茶茶汤

一款茶,到底是好是坏?冲泡后见真章。

烧水泡茶,用盖碗冲泡白茶,注水泡茶,快速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

得出一杯清香鲜润的好茶后,正式鉴茶的流程,是闻香、观色、尝味。

【嗅闻杯盖香】

品茶的过程中,有个重要的环节,在于品香。

白茶的茶香,若是从闻香品香的角度出发,一款白茶中,有着五处地方,适宜嗅闻香气。

干茶状态时,闻干茶香。

注水冲泡后,闻湿润香。

茶与水相遇后,芳香物质在沸水的激发下,不断弥漫升腾。

停留在杯盖上的,称之为杯盖香。

喝茶时,可以细细感受落入茶汤中的落水香。

雁过留声,喝茶过后,留在茶杯上的,是挂壁香。

余音绕梁,白茶经过冲泡后,叶底留香,称之为叶底香。

在这五个部位闻香过程中,嗅闻杯盖香,是最为常见的品茶闻香行为。

盖碗冲泡白茶,闻杯盖香,要抓住两个时间节点。

茶汤刚刚冲出来,杯盖温度还很高的时候,热嗅。

这时在沸水的激发下,白茶的高扬茶香不断上扬,截留在杯盖上。

这时我们嗅闻杯盖香,能闻到新茶的毫香、鲜笋香,老茶的药香,陈香等。

闻香时,持着杯盖,将杯盖中心置于鼻翼下方,连续吸气两次,放下杯盖后,再缓缓呼气。

待到温度稍稍下降时,白茶中沸点较低的芳香物质,得以登场。

这时趁着下一冲还未注水泡茶,揭盖闻香,能嗅闻到清润的花香、粽叶香等。

不同的白茶,不同的冲泡次数下,茶香恰似美人千面般,不断的转变,增加喝茶的趣味。

【看汤色清透度】

不同等级,不同年份,不同形态的白茶,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或有不同。

但在品质足够的情况下,茶汤均以清透为佳。

清澈透亮,不含杂质是对白茶茶汤的基础要求。

将茶汤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中,能像一泓清泉般,清、透、亮。

轻轻摇晃下,茶汤表面还能泛出阵阵的涟漪,带着光圈。

细眼瞧去,还能看到茶汤中,往来翕忽,不断浮游的白毫,清澈而灵动。

一款白茶,冲泡出来的茶汤,若是浊的,混沌不堪,这样的茶,要么是先天茶叶品质有问题,要么是后期储存过程出现了缺陷。

看着混沌不清的茶汤,让人如何能放心饮入口呢?

【尝汤啜饮】

品茶,为了更全面的感受茶汤的风味,需要掌握好技巧。

若是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囫囵下咽,全不知味,哪里能感受到品茶的趣味呢?

喝茶品茶,若想全面的感受茶汤中的香与味,适合采用啜饮法。

细细啜入一小口茶汤,在口腔内稍稍停留,不急于将其咽下。

用舌头轻轻的将茶汤往前推,让茶汤遍布整个口腔,调动全部的味蕾感知,感受茶味。

这时,茶香落水情况如何,茶汤入口时候润和、茶汤内容是否稠厚,喝茶过后是否有余韵,都可以公允的进行的判知。

好茶,喝过才知道。

品茶,需要细细的品,慢慢啜饮!

《4》

鉴赏白茶叶底

一款白茶,经过一冲冲注水泡茶后,在沸水的不断冲刷、洗礼下,干燥的茶慢慢的舒展。

泡茶喝茶到最后,茶味泡淡后,白茶干燥的芽与叶,在吸饱了水分后,完全舒展开来。

这时,就到了观察叶底的好时机,鉴赏白茶叶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叶底的舒展程度】

经过多次冲泡后,白茶的叶底能不能彻底舒展,体现着白茶的活性。

品质好,工艺得当的白茶,干度达标,尤为酥脆,叶片光滑平整。

干燥的茶与水相遇,就像久旱的大地遇甘霖,在不断大口大口喝水,舒展身体。

到最后,彻底吸饱水的叶底,看起来饱满、鲜活,水润,

而若是制茶工艺有缺陷的白茶,烘干时采用急火烘干出来的茶,活性丧失,无法吸收水分。

这时,无论冲泡上多少次,泡茶时间有多久, 芽叶依旧直挺挺,无法进行舒展,看起来毫无生机。

【叶底的弹性和韧劲】

好白茶,是鲜活的。

经过多次冲泡,叶底完全舒展开来后,芽叶摸上去是光滑有弹性的,像是年轻女孩的肌肤,满满的胶原蛋白。

除了有弹性外,叶底还十分有韧劲,轻轻拗折茶梗,茶梗不易断。

用手揉捏,能感觉到叶片是肥厚的,水润鲜活。

而品质不好的白茶,叶底的表现犹如行将就木般,没有任何生机。

叶片薄,并且软烂,部分工艺缺陷的白茶,叶片还会有泛红等情况,用手轻轻揉捏,软烂不堪。

【叶底的香气】

品质好的白茶,茶香清纯馥郁,没有任何冗杂的气味。

这一茶香特性,无论是在干茶,还是杯盖,亦或是到了叶底,都仍一如既往。

不同的白茶,茶香表现或有不同,但沉郁清晰的茶香,表现力一直很稳定。

若是在叶底上,嗅闻出了令人不悦的气味,需要好好警惕这款茶的品质。

无论是发闷发涩的酸味,还是大火吞噬过后的山林般,发出焦味和火味,亦或是难以解说的青臭味,杂味,怪味等,都不符合正常好白茶的品质要求。

好茶留余香,闻香能识茶!

《5》

春日迟迟,闲来无事,吃一盏茶,是消磨时光的极好方法。

闲来时,往花瓶新插一枝花,临摹几贴好字,翻开几章小说。

燥热的心,像烧到滚沸的水,逐渐安静下来。

这时,就是个极好的品茶时机。

喝茶,既可以一人独品,也可以两三好友聊茶。

烧水泡茶,泡出一杯又香又滑的好茶。

一冲又一冲,感受白茶的风采魅力变化。

鉴赏一款茶,其实很简单,从干茶,到茶汤,再到叶底。

如同一个人,由稚子长成少年,少年再蹉跎成老者。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一颗安宁从容的心,品茶的时候,能细品出不少滋味。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a63b1839e3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