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考试,孩子总是容易在作文上被扣分。一说到写作文,老师、家长和孩子就皱起眉头来。
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家长群里一片愁云惨雾:
老师也在班级群里表达了自己的焦虑:
期末考临近,作文分数占比很高。到底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文?如何训练孩子写出好作文?
今天101君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一个语文特级教师介绍的好方法吧~老师、家长都可以学起来,用起来!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文?
1、拼了命的表扬
老师可以这么做:
低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写作文时,他们对于写作还有恐惧,每一次尝试,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不切实际的泛泛的表扬,可能会助长孩子浮夸的虚荣心,有针对性的赞美对于初试者而言,是一剂强心针。
因此,老师可以从他们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没有结构可言的文章中,努力地寻找亮点。让他们感觉到写作并不是那么可怕,他们是可以写好作文的。
给家长的启发:
从孩子写作启蒙学习开始,就要有针对性地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写作,比如:
“哇!这个词用得真好,妈妈都没想到!”
“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小的地方都发现了!”
“这句话,我特别喜欢,你读给我听听吧!”
2、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读者
老师可以这么做:
范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出墙报、让学生互看互评……这些方法都可以试。
例如:每一周至少花半小时时间来点评学生的周记。学生听到自己的文章在50几人面前被表扬,确实高兴。
例如:实施“招标”批改。简单说一下某篇文章的亮点,然后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把这篇文章认领去“批改”,大受欢迎造成哄抢局面的文章的作者,心里总是窃喜。
给家长的启发:
给孩子的作文找读者这件事,家长可是大有所为了!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孩子写得好的作文晒到朋友圈,让大家点赞,然后给孩子看:瞧!你的作文有这么多人喜欢、点赞了!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还可以帮孩子开微信公众号,开微博等等。至于自费为孩子正式出书这样的事情在当下也并不少见了。
3、让孩子写自己想写的
老师可以这么做:
现在的孩子写作文,都很容易被局限在作文本身的命题里,按照某种套路写,就更安全更容易得分,但往往扼杀了写作的真正意义:表达自我想法。
在写作上,对学生最好的精神奖励,就是让他写自己想写的,无拘无束的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老师们可以每周布置一篇周记,不规定写作范围和内容,让孩子自由发挥。
给家长的启发:
很多家长让孩子写作,都是先查一下百度,按照网络上的套路让孩子写。
其实家长也可以像老师一样鼓励孩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完了别忘了表达你对孩子所写内容的赏识与肯定哦。
4、让作文题尽量有创意
老师可以这么做:
如果孩子不知道写什么好,老师可以给个开放式的开头,让孩子接着这些开头往下写,孩子可能就有参与、挑战的兴趣。写出来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充满了无限的乐趣。
例如:
我是全国最出名的12岁孩子。
她感觉马上要大难临头了。
他在演讲的时候不小心假牙掉了出来。
我最讨厌的人竟然在我面前慢慢变成了一只毛毛虫。
给家长的启发:
你也可以脑洞大开,自己创造一些好玩的题材和孩子一起写哦。只需要短短的一句话,就可以引发孩子的无限遐想,很多经典儿童文学的开头也是很奇妙的,不妨去找一找吧。
训练孩子的写作,我有6点建议
1、如何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三年级以下。下面这些建议说不定能帮助孩子养成对词语的关注,丰富孩子的词汇。
让孩子与很多人谈话。就算具有再多的语汇,如果不去使用,就无法变成自己的。不断对人重复使用,并记取新学习的语汇,进而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语汇。
任何事情都用话语来指示。当我们指示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尽量用准确的语言表示。例如:请你把房间地板上绿色的扫帚拿过来。而不是用手指指扫帚,说:“拿过来。”
边散步边聊天。例如“蓝色屋顶上那一家的墙上开的是什么花?”“你昨天做了一个什么梦,这么开心?”聊天过程中,父母可以修正孩子话语中错误的词汇。
玩词语游戏。例如词语接龙、句子接龙、亲子造句都可以。
大声读书。读的时候,最好两人共同看着书,关键的句子,速度可以放慢,用语气的变化来强调,引起孩子的注意。
2、用荧光笔帮孩子划出好词好句
很多老师或家长会要求孩子摘录好词好句。
这种要求完全是用“威权”的方式实施的。试想,你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摘录好词好句,是不是会影响到你读这本书的心情?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取得相似效果的替代的方法——把一些“好词好句”标注出来。
家长提前把书看一遍,把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用记号笔标注出来,这样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就会去关注。如果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较高,并且孩子阅读前郑重地对孩子明示:我看过这本书,并且把好的词句划出来了,希望你也去关注,或许效果更好。
3、读一遍,然后默写
什么是背默文章?就是事先看一遍文章(不能太长),然后就“默写”这篇文章,尽可能地用原文的词汇,实在想不起来了,就用自己的句子。
持续的练习,或许会培养起孩子对词汇的敏感。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被作者原本的叙事方式所影响,在复述的过程中也容易凭“记忆”,用了相同的句式、词汇。
利用这种训练方法,写作最需要的一种能力——想象力,就得到了锻炼。每天坚持如此,慢慢提高字数的上线,从200字扩写,练到2000字扩写,慢慢的写作水平就有了惊人的进步。
4、大声读出来
首先是帮助理解和记忆。小学生,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阅读困难,或者会念文字但是不怎么能理解。而朗读是一种调动耳、目、嘴、脑等各种感官的活跃的全身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加速理解,记忆也会更持久(据测算,默读时所需的记忆强度是朗读时的整整两倍)。
第二,客观上,大声读比默读,速度上明显降下来,词句在孩子脑海里停留的时间要长。这样的读,这样的听,会让孩子慢慢理解到粗读和细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会让孩子领会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词汇丰富的读者。
其实除了大声读名家名篇,也可以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如果做得更到位一点,可以把自己写的文章朗读出来并录音,完了回放给自己听。
如果自己读起来都费劲,更别说读你文章的人感受如何了。这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能发现自己在写作文上的薄弱环节。坚持练习,孩子就能成为一个入门写手。
5、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
家长要成为孩子文章的“句子迷”。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主动提升自己文章的句子品味。家长看到孩子的作文本里有精彩的句子,要抓住各种机会表达对孩子的欣赏,和孩子分享。
比如,101君就会视若珍宝般的保存孩子写的好玩的句子:
6、像作家一样阅读和写作
所谓像作家一样去阅读,就是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但要弄清它“写什么”,更要了解是“怎样写”的,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写”。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心里可以不断问这些问题:
1. 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2. 他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3. 他的语言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4. 他为什么把事情讲得那么清楚?
5. 若也提供给我相应的材料,假如让我写篇文章,我将如何从所读文章中有所借鉴、有所创新?如何行文?
6. 我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薄弱环节,从中能有所领悟和吸收吗?——比如作者内心感受、选材风格、表现手法、语言特色。
所谓像作家一样写作,就是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想法,所有的写作都是为了被阅读。我们在写作时要考虑让读者有更好的阅读感受。我们要在写作时经常问自己:
我想写什么?
我表达得清楚吗?
我有充分想象吗?
我的讲述有条理吗?
我喜欢这篇文章吗?
这听起来像是我说的话吗?
我想给到我的读者什么感觉呢?
我有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头吗?
我的文章给人读起来感觉连贯吗?
我有用一些我特别喜欢的词语吗?
我有用到我新学会的词语吗?
我的内容有包含我的题目吗?
我的文章大小写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吗?
我的段落布局、句子结构正确吗?
以上的方法,都是特级教师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反复实践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老师和家长们都可以收藏起来看,试用一段时间,冲刺期末考写作哦~
老师们平时教学生写作时有什么好方法都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分享给正在迷茫的家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