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打呼噜怎么治小窍门(请问打呼噜怎么治)

对那些一沾枕头就鼾声阵阵的酣睡者,不少人既羡慕、嫉妒这些人睡得快、睡得香,又恼恨这如雷鼾声干扰他人。

17岁打呼噜怎么治小窍门

可事实上,睡觉打鼾并不值得羡慕。你知道吗?打鼾常与一些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甚至有致命风险!

打鼾是病吗?怎么治?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打鼾真相。

人为什么会打鼾?

正常情况下,人在入睡以后,全身的骨骼肌相对松弛,但其张力足以保持咽喉部开放、通畅,呼吸顺利,并不会出现鼾声。

但对于那些口、鼻、咽、喉等上气道部位相对狭窄的人来说,熟睡期间的咽喉部肌肉松弛及舌后坠,会让其咽喉部气道变得更加「松软」和狭窄,进而在气流通过时产生明显的振动。

这就是打鼾发生的主要机制。

一般来说,气道越狭窄,气流通过时的速度就越快,气道壁振动和鼾声也就越大。

每天有 3000 人因打鼾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打鼾每天可导致全球3000人死亡。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一些人在熟睡时,咽喉部气道会出现塌陷和闭塞,以致呼吸被迫暂时中断,此时鼾声也会戛然而止。

图片来源王阔

这种致命的打鼾也被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可以说,每2个打鼾较重的人中,就有一个是危险的OSA患者。

几乎所有的OSA患者都存在打鼾,而OSA在所有打鼾者中占比5%~10%,在严重打鼾者中占比高达50%。

单纯打鼾和OSA,有什么不同?

1. 单纯鼾症

医学上通常将症状不明显,且不伴有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打鼾称为单纯鼾症;

根据打鼾的发生频率,单纯鼾症可分为偶发性(1~5晚/周)和习惯性(6~7晚/周)2种。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

是一种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暂停10秒以上)」和「日间思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

这几种鼾症表现上有啥区别?

  • 偶尔打鼾:通常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损害。
  • 习惯性单纯鼾症:可能影响部分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而导致其精神、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下降等症状。
  • OSA:目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不仅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密切相关,还是患者猝死和道路交通肇事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示,在无肥胖、年龄小于40岁的打鼾者中,OSA发生的几率至少为25%;而在肥胖、中年,且伴有白天困乏的打鼾者中,其发生率可达95%。

这些人,请小心打鼾

单纯鼾症和OSA的病因及促发因素基本一致:

1. 疾病因素

  • 可导致上气道狭窄的先天或后天性疾病:

如鼻息肉或鼻中隔偏曲;小颌畸形或下颌后缩;扁桃腺或腺样体肥大;软腭、悬雍垂或舌体肥大;上气道炎症,以及声带麻痹等。

  • 某些全身性疾病:

如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脑肿瘤、神经肌肉疾病、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压迫大气道的上纵隔肿物等。

2. 药物因素

如摄入酒精、镇静剂、催眠剂,可加重睡眠后的肌肉松弛。

3.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打鼾有明显增高趋势,到50~60岁以后会逐步下降。

4. 性别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2:1),但绝经期后女性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5.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肥胖时上气道周围脂肪堆积,使气道狭窄,阻力增加,打鼾加重。

6. 睡觉姿势不佳

例如仰卧(可致舌后坠)或颈部过度屈曲等都可加重气道狭窄,进而导致一些人打呼噜。

7. 其它因素

如长期吸烟、遗传因素(有打鼾或OSA家族史)、颈围过长(喉结下方水平:男>43cm,女>38cm)等。

怎么知道自己打不打鼾?

事实上,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打鼾,一般都需要同住者反馈。

可除了听别人说,打鼾者怎么发现自己是否患有鼾症?

请注意以下警示特征:

  • 难以解释的白天嗜睡、乏力,醒后精力未恢复;
  • 夜间睡眠节律紊乱,特别是频繁因憋气、喘息或窒息而觉醒;
  • 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或难治性高血压。
  • 顽固性难治性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
  • 不明原因的老年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
  • 晨起口干或顽固性慢性干咳。
  • 性功能障碍。

有人打鼾,可以捏鼻子、人工叫醒吗?

传说中的捏鼻子、人工叫醒、机器叫醒等,其实都是让打鼾者从熟睡中被憋醒或唤醒。

这些方法可以暂时中止患者的打鼾和呼吸暂停,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使患者的睡眠受到更多干扰,产生更严重的睡眠紊乱和不足。

防治打鼾或OSA,关键靠什么?

1. 治疗或纠正打鼾的原因及诱因

2. 纠正促发因素

  • 控制体重和饮食,避免晚餐过晚或过饱;
  • 加强身体锻炼;
  • 戒酒、戒烟;
  • 慎用镇静催眠等药物;
  • 适当抬高床头;
  • 避免日间过度劳累等。

3. 体位疗法

可采取侧卧位睡眠,或试用一些特制防仰卧器具(如舒鼾枕)。

4. 对症治疗

  • 对于无症状的偶发性打鼾,常以纠正诱因、观察病情进展为主;
  • 对于有症状的单纯鼾症或轻、中度OSA患者,特别是有下颌后缩者,推荐选用口腔矫治器治疗;
  • 对于中、重度成人OSA患者,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首选和初始治疗手段,其次,适合手术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声明:本文版权为禾连健康官方账号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张志刚

参考文献:

1.Junjuan Li, et al. Sleep and CKD in Chinese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CJASN June 2017, 12 (6) 885-892; DOI: https://doi.org/10.2215/CJN.09270816.

2.Lee C et al. Snoring and inciden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 community-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19).https://bmjopen.bmj.com/content/9/8/e030671.long

3.赵阳,等。北京市朝阳区成人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108-111。

4.胡庆磊,等。上海市普陀区2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7,17(1):49。

5.刘建红,等。广西地区打鼾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2):115.

6.林其昌,等。福州市20岁以上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3):193。

7.蔡柏蔷,李龙芸,主编。协和呼吸病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8. https://www.sleepfoundation.org/articles/snoring-and-sleep

9. https://antisnorehub.com/can-you-die-from-snoring/

10. https://antisnorehub.com/can-you-die-from-snoring/

11. https://e.thecover.cn/shtml/hxdsb/20170321/35271.shtml

12.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8)。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30。

13.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学科诊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1902。

14. .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21。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O63b1a6904e8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