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个生活小窍门书籍(生活小窍门全集书籍)

15000个生活小窍门书籍

庆哥

特立独行水瓶座

日常干货总结癖

分享生活,读书、工作、育儿

冯唐在书里说,人是需要点精神的,有点通灵的精神,否则很容易出溜成行尸走肉,任由人性中暗黑的一面驱使自己的肉身,做出些腐朽不堪的事。

对我来说那点通灵的精神,就是读书。知识能让我驱逐庸俗,保持内心清流。

因此即使在当妈的这些日子里,我和爽姐也是见缝插针地阅读,在屎尿屁中开垦出一块灵魂的自留地。

最近我们读的关于生活方式的书不少,其中有些觉得特别解压,尤其忙到昏头昏脑后,在夜深人静时读一读,哪怕几行字,也能从中得到稍稍的安慰,以下这几本推荐给你。

做家事真的可以让你变快乐

《家事的抚慰》雪瑞·孟德森

看了《家事的抚慰》这本书后,太佩服作者了,可以将做家务事归纳得如此精细化、系统化,工具化,对着这本书来安排家务,再笨手笨脚的人也会变得手巧。

作者是当过律师、教授的职场女性,从前她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对于家务事也是草草了事,直到有一次她工作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家门,两条脏脏的狗躺在自己脏乱的床上,家里乱七八糟,想找个舒适点的地方休息也没有,她就当场崩溃地哭了。

外面世界很凶残,只有家是无条件接纳自己并可以彻底放松的空间,连这个空间也变得冰冷邋遢,可以撤退的净土就没了。

做家事,让家变得井井有条,变得舒适温暖,是为了自我救赎。

我是个喜欢做家事的人,不论工作多忙,孩子多蛮缠,我每天都尽量会花1个小时做家务,清洗厨房、洗手台、浴室,清理垃圾桶,将小孩玩具归位,看过的书籍杂志整理。这过程并不苦,是我用来换脑和休息的方式之一。

经你双手整理的家,是自带你的气质和属性的,你的味道和爱意充盈在家的每个角落,彰显着你是这个家的主人。

作者在书的开头,这段话很动人:

“当母亲的爱展现在柔软的沙发垫、干净的床铺、好吃的食物上,当她的记忆表现在家中永远充足的食物与生活用品上,当她的智慧体现在有条不紊,健康干净的家居环境上,当她的巧思流露在家中的空气和光线里。整间屋子都成了母亲躯体的延伸,彰显她的存在,而她对家人的深深情感,也透过家事具体表现出来。”

将家事做好,不仅是抚慰自己,还温暖别人,每个会做家事的人都很了不起。

插画师:Shelby Warwood

可是能将家事做好做精不是件简单的事,懂得些窍门,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又解压。

这本书有1000多页,我是把它当家务的“新华字典”来看的。作者教你怎么列家务清单、制定家务时间表,她将家务分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每半年或每年应该例行的家事。

比如煮饭烧菜后收拾厨房、铺床、整理报纸杂志、扫地吸尘等每天应该做;采购、洗熨衣服等每周做;整理抽屉、清洁窗户等每季做。

她还会分门别类教你做各种家务,比如特脏的衣服怎么清洗才不会弄坏,面对油腻的锅碗瓢盆,应该怎样合理清洗,怎么处理容易变形的毛衣,怎么整理厨房,怎么布置餐桌,怎么整理冰箱,有太多关于做家务的细枝末节,无法一一列举。

如果你想开始认真学习做家务,想为自己布置一个干净舒适又有个人味道的家,这本书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全面的家务书。

在吃的乐趣里找到吃外的乐趣

《浪食记》王恺

将吃写得特别生动有趣的作者王恺,是我最近挖掘的吃界新星。

在微博上,我很早就关注他了,王恺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资深主笔,但之前我没看过他写的书,没想到第一次看就迷上了。

这不是一本寻找美食的指南,是一本食物的浪游记,跟随着作者在江湖里游走打滚,边吃边玩边看,在字里行间里看到的并非只有食物本身,还有食物外的人情世相,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

看王恺怎么吃,你也会反观自己,过去那样吃是不到位的,比如我们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想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但大概率会因为不够熟悉而被骗,吃到又贵又不够地道的冒牌货,花了大钱没买到好的舌尖体验。

但好的食客,像王恺,不仅能在最不起眼的街道找到美好的那家餐馆,吃到便宜又高质的食物,是真正的老饕。

他在书里将在各地游走吃过的美食,总结成一张张饮食浮世绘送给你,让你即使没去过当地,也知道当地的饮食特点,人情风味,好像自己也游玩过一遍,品尝过一遍似的。

他写四川达州,有种灯影牛肉罐头,脆而薄的牛肉浸泡在油里,撒上芝麻和花椒末,又香又辣,但一点不呛喉咙,只觉得甜香,是川菜系统里的复合味道。

别的地方出的灯影牛肉罐头都不能达到这种回味,只是空洞的辣。

有些食物,必须是某个地方,某个小店甚至某个厂出品的才好吃,别的都不能代替,背后的是独一无二的手工技巧和文化传承。

说蒜泥白肉,四川大城市的蒜泥白肉都熏红油,但在偏远的宜宾李庄,是真蒜泥,略加红油,且有白糖,一种堆叠的口感。他介绍的“何师白肉”特别诱人,整条猪肉,煮得不太烂出锅,切成薄片,闪着亮光。

在王恺的笔下,你会收获到很多关于美食的未知领域,从街边小店吃到高级餐厅,从国外吃到国内,伴随美食的还有许多有趣故事,不能一一列举。

看美食书特别治愈,放在床头,心烦意乱时看看,获得一股平静美好的力量。


梁爽

理性天蝎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伪诗集》&《对号入座》

作者:蔡仁伟(台湾)

《脱口秀大会》里,大张伟夸李雪琴:有些人从事某个行业久了以后,只剩经验,没有才华。

不管是说还是写,在我心中,有才华的一个标准是:比喻有灵气。

通过打个比方,把原先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模糊的东西具象化,日常的东西哲理化,普通的东西有趣化。

以我的标准来看,蔡仁伟很有才华。

我记得当我看到“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这句话时,心里一下子被击中,赶紧去查句子的出处(《世界》)和作者(蔡仁伟),于是马上下单了他的《伪诗集》和《对号入座》。

在等待快递的过程中,我还一直在品味“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这个镶着金边句子。

我把这两本繁体字版本的书翻完后,还意犹未尽,直到今天,没事我就把书拎出来再看看。

听说他的诗刚被发现时,风格时而凌厉时而煽情,时而可爱时而好玩。有人问:这算什么诗?

蔡仁伟回应:你们不用搭理我就好啦,你们去写你们的正统诗就好啦。

他的比喻总是灵气十足,恰到好处,见微知著,耐人寻味。生活里的细枝末节,都能成为一个个神秘入口,让他和人生洞见搭建隐秘的联系,比如:

《甜甜圈》

生活有时会出现一个大洞

我们可以只看甜的部分


《夜来香》

说真的

其实我白天也很芬芳浓郁

只是那时你们都心不在焉

都在忙着上班

忙着开会


《家》

盆栽的用途

在于提供种子

安心成长的空间

而非管制种子应该长成什么样子


《封闭》

(写给校园霸凌事件)

小时候觉得好玩

就用手去碰含羞草

看它缩起来

可是 从来没人认真想过

要过多久

它才能重新打开

他的两本书加起来也没有多少字,很快看完,但持久留香。

前几天我又再看了一遍,又在看到“生活有时会出现一个大洞,我们可以只看甜的部分”这句话时,依然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蔡仁伟拓宽了我对诗的理解,诗是他观察、联想、评论的载体,有韵味、有哲思,让我惊叹之余,有共鸣,共鸣之余,有通透。

《至味在人间》

作者:陈晓卿

如果说让全国人民流口水的女人是老干妈陶华碧的话,那我觉得让全国人民流口水的男人就是陈晓卿。

他就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的总导演,他的身上,贴着五湖四海的膘。

不知道是不是条件反射,我每次看他做客《圆桌派》,每次轮到他发言,就会出现口水的人传人现象,嘉宾在演播厅咽口水,我也在屏幕前流口水。

他的口才特别好,描述食物很有一套,听他声情并茂地说完,我仿佛和他一起吃了顿饭。

我在想他出书就好了,等我嘴馋的时候,去找视频,快进到他的部分,那多麻烦,如果是书,想翻就翻,这多方便。

一查,还真有。就是这本《至味在人间》。

书里面那些我吃过的没吃过的,诸如“西瓜酱”“年糕”“刷肉”,都让我心潮澎湃,心生向往。

这本书陪伴了我最后一次旅行,去年9月,我们去广州顺德一周美食游,我特地把这本书背在包里,在飞机上看得口水横流,落地直奔餐馆大快朵颐。

可能是先入为主吧,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就是看着文字,脑海里会泛起陈晓卿说话的样子。

他在书里谈食物,除了给人望梅止渴的功效之外,还会让你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你领略到他的美食地图,更让你结识饭桌上那些趣味横生的人。

他用食物写到他的乡愁,也让你想到家乡的美食。

他用食物怀念一起吃美食时的人,也让你想到一起共享美食的人。

所谓至味在人间,就是至味酝酿于人和人之间,世间最美味的食物,是别人用心给你做的,是别人真心陪你吃的。
以上4本书,在生活质地变粗糙时,给我们以提醒和提案,有空看看吧,另外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书单和读后感。

-END-


两位作者简介:

梁爽,自律小刁民,名下有个读书会:梁爽读书会。有2本书:《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和《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

庆哥,养生发烧友,2岁孩子的职场妈,已出品2本书:《我愿乘风破浪,只为人间烟火》、《精准提升》;1个养生美颜煲汤课:《人生汤:熬的住出众,熬不住出局》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K63b12bb6a43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