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物理小窍门(生活中的物理小窍门)


100个物理小窍门

上次说到,同学们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拦路虎”,比如说,会背概念却不会做题,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小黑色幽默现象。并且分析了原因,列举了这种俗称眼高手低情况的大致几种表现,

确实,物理学习中会背概念不会做题,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烦恼。那么咱们如何有针对性去纠正?现在,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纠正这个问题吧。这里有一些小小的窍门供你参考。

第一,咱们要逐渐地具备个人自学的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学好物理,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树立深入分析研究的态度,善于在学习中认识、理解、掌握知识点。小小的困难可能就不是啥事情。

第二,学习中要善于去不停设问。看物理课本,要用眼看,动脑想。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量的出现,都要搞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定义是什么?单位是什么?与它有关的是哪些公式?可用它解决哪些问题?例如接触到摩擦力的出现,咱们要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受摩擦力?它对物体起什么作用?它的大小决定于什么因素?什么情况会引起摩擦力和大小的变化?测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时,为什么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不做匀速直线动动结果会怎样?若使物体加速运动摩擦力是多大?减速运动摩擦力是多大?若拉着物体静止不动物体受的摩擦力又是多大?再配合与同学们有意识去争论,积极向老师发问,问来问去,举一反三,你掌握知识,自然就牢固多了。

第三,善于用概念去分析问题。如,在画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力的示意图时,物体受几个力呢?就要按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概念,首先画出重力,因为地球表面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次考虑物体和斜面接触,斜面对物体有什么作用,斜面对物体有支持力和摩擦力,还会有哪些物体对这个物体产生作用呢?这样,才会思路清晰。

第四,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思考实验中的物理现象。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各个元件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实验数据说明了什么?都要先行一步思考,不要等老师得出结论,去死记硬背。

重要事情说三遍,同学,应当把实验,变成你自己研究问题的过程。切记切记。

象做这样一个选择题: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实验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有:1、当水温升得越高时,水面的水蒸气冒出得越多;2、开始加热时杯底和杯壁上有许多小气泡;3、沸腾前杯底的气泡在水中上升时体积逐渐减小;4、沸腾时杯底的气泡迅速上升且体积增大,到达水面时气泡破裂。如果,我们注意了观察,就会很容易找出答案。

第五,抓住思路不放手。如对计算题,在看课本、听老师讲时,应注意弄懂其中的解题思路,比如说,怎么审题,怎么分析,怎么确定解题步骤,解题过程中有哪些应注意事项等等,这样,当自已做计算题时,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第六、学生配合老师要注意用好课本。讲课时,尽量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用试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到课本中去找答案。

不是吹牛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同学你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抓住疑点,破除难点,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一定会踢开会背概念不会做题这个绊脚石,朝着远大目标迈进,祝你,在成功的道路上尽享美丽风景线。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E63b4878a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