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有趣的小窍门怎么读

40个有趣的小窍门怎么读


最近暖暖爱上《哈利·波特》,竟然能捧着大部头一本一本地读完,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平常总是因为暖暖学习心梗,但是看到她这么专注地读一本书,我还是很开心的。即使是一本小说,我相信她也能从中积累更丰富的语言表达、获得更深入的感受和思考。


这也是在学前我希望暖暖能识字的原因。


之前我分享过一篇《暖暖5岁认识800多个字,我是怎么做到的?》,也有不少妈妈在后台质疑说,“还没上学没必要识字,超前学习提前会破坏孩子的积极性啊!”


但对于我来说,教暖暖识字不是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她能通过阅读去遇见更大更精彩的世界。



说到识字,我还真有点有意思的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

比如看图识字,联系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联想汉字。准备一叠A4纸,一开始是我来画,暖暖来认,后面她创作欲被激发起来,开始由她来画,让我来认。

像“哈”字,她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张着大嘴在笑,头发的形状、眉眼和嘴刚好组成了一个“合”字;像“采”字,她画的是一枝红花,上面有一只手要去采。

这个游戏我们有时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暖暖手上虽然画得花花绿绿的,但玩得非常开心。

用A4纸学认字的玩法,除了画画,还有很多,比如“变魔法”游戏。

暖暖刚开始认字的时候,喜欢数自己认识了多少个字。有时候刚教了她几个新字,学会后就会立马跑到暖姥姥跟前“炫耀”:“姥姥,我又认识了五个字,现在我都能认识一百多个字了!”

看她这么喜欢数,我趁机问她:“暖暖,你想不想妈妈教你一个魔术,可以把认识的字翻倍!”

暖暖一听,眼睛忽得一下就瞪大了:“真的有这种魔法???”

“有,妈妈来教你~”我让她在A4纸上随手写几个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她写了十、大、二这三个字。


我告诉她,“看好了哈,妈妈在这三个字上,分别添加一笔或两笔,就能变出两个新字。”

暖暖看完非常开心:“妈妈,我也要玩。”“可以啊,就这三个字,还能变出很多个字哦。”

她在纸上边涂涂画画边想了一会儿,很快就写出了“什、丰、手、月、井、气”这几个字。


不过中间当然也造出了一些不存在的字,我倒是没有打击她的积极性,说不定哪天她造出了“囧”这样的流行字呢。

其实除了A4纸,还有很多工具和游戏可以用来识字。

比如“翻对对”游戏,是用识字卡给相同的字进行配对,配对最多的人就能获胜,暖暖特别喜欢。

玩的时候需要对比辨识,记住字形和位置才能完成配对,而经过反复的瞬时记忆巩固强化,一旦认识某个字,就可以比较好的记住字形结构,以及记住与相似字的区别。

还有一个也是翻卡的“我有…谁有…”游戏,每个字卡上有两个字,开始的人喊出“我有A,谁有B”,另一个人就要赶紧找出上面字是“B”的字卡,并喊出下一个字“C”让前面的人找。

家长可以把孩子掌握得还不够好的那些字写下来,几轮下来,熟悉程度直线上升。

除了识字卡,我在网上还看到,有家长用家里常见的一次性塑料杯,和孩子一起玩“汉字转转杯”游戏。准备两个杯子,一个杯子写上一个部首,一个杯子写上多个偏旁,两个杯子套在一起,不停转动偏旁杯子,就可以组成很多个同部首的字。

还有一个工具孩子和家长最熟悉,但可能忽视了,它就是——绘本。我和暖暖玩过一个“汉字小侦探”游戏,指定一个汉字或者偏旁部首,找出绘本中含有这个字或偏旁部首的地方。

因为家里绘本很多,这个游戏可以玩很久,找来找去的过程,不仅熟悉了这个字,也间接帮助孩子熟悉了绘本。

有时候过去一两天了,暖暖翻到某本书,还会突然想起来这个游戏,大声喊我:“妈妈,我又找到那天指定的那个字!”


学习是反人性的,孩子可能不喜欢学习、写作业,但很可能喜欢学习类小游戏。这也是很多专门设计游戏的公司或工作室,开始设计好玩的识字游戏的原因。

之前我在网上搜到过一个好玩的“中国风”识字小游戏,于是喊来暖暖一起玩玩看,没想到我们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两个小时。

这个小游戏名字叫“一字不落“(汉字版俄罗斯方块),俄罗斯方块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把方块变成汉字的偏旁部首呢?想想是不是有画面了,跃跃欲试想玩玩看?

游戏规则类似俄罗斯方块:

每次出来的汉字都可以当作一个偏旁部首,能组成一个汉字的部首连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汉字成功消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拼字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汉字的字型结构,比如「从」字是一左一右两个「人」字组成的,但如果将两个「人」字放在了上下的位置,那么就不能组成「从」字了。



别小看这个游戏,特别考验对字的熟悉程度。

一是因为偏旁部首掉落时,有时间限制的紧张感,需要大脑做出迅速反应;

二是因为掉落的偏旁部首有很多类型,所以玩家必须计算好它们放置的位置,否则偏旁部首无法合并,只能不断在游戏中堆积,或者放在了错误的位置,又可能组合出不想要的汉字。

我也是玩了这个游戏,到后面手慌乱无措地乱点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两个「人」字上下摆放可以组成「仌(bīng)」;四个「一」字上下摆放可以组成「亖(sì)」。

这里必须要手动点赞这个游戏非常好的一点:

每组合出一个汉字后,会显示出该汉字的拼音读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一些自己不认识的汉字,掌握它们的读音、拼写方式。

每关会指定拼出几个字,然后进入下一关。

很多识字课也开始在内容中加入互动小游戏,比如暖暖很喜欢的熊猫识字课,会用叶子的形状组成一个“竹”字:

会让孩子根据拼音选择正确汉字,选对了虫子就会变成蝴蝶飞走。小孩子可喜欢这个设定了~


我一直觉得,识字不一定非要孩子对着识字卡死记硬背,哪怕不借助任何工具,出门在外,识字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比如路上看到的店铺名呀,路标地名呀,走路聊天也可以玩识字游戏。

我和暖暖出门在路上的时候,有时会玩“看谁说的多”游戏,指定某个特定偏旁或部首,然后轮流说出含有该偏旁或部首的字。


比如带三点水的有江、河、湖、海、流等等,带木字旁的有植、枝、林、树、柳等等。游戏一直到某个人说不出新的字结束。

这个游戏比之前的难一点,之前的游戏孩子还可以看到字形,这个游戏是完全凭空想,调动孩子的汉字储备量,经过好几分钟延迟想出来的,印象会非常深刻。

还有更有趣一点的“猜字谜”游戏,有时我会事先准备好几个字谜,比如“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比如“山上还有山”,比如“一只黑狗,不叫不吼”,出门排队的时候考考暖暖。



最后,再展开回答下开头那位妈妈的疑问:“学前过早识字会不会破坏孩子的积极性?”

并不会。孩子是有识字敏感期的,通常比学龄要早,一般在4岁左右(有的2、3岁,有的5、6岁)。在识字敏感期,孩子会特别地对文字感兴趣,这时父母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可能迎来孩子的一个识字爆发期。

诚然,那些提早会识字的孩子,与学龄后才识字的孩子,可能最终的识字量并不会有明显差异。但在识字敏感期到来时,提前识字可以帮助孩子通过文字这个工具,打开更大的世界。

像暖暖,5岁认识800多个字,其实不算多的,她班上有小朋友4岁就认识将近1000字。但她开始认字后,非常喜欢缠着我给她读绘本,到后面她自己读,再到现在自主阅读分级读物。

作为一个80后妈妈,我不喜欢像我们父母那一代一样,整天苦兮兮、累哈哈地鸡娃,所以一直搜罗各种有趣的学习方式,希望能帮助激发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意愿和兴趣。

如果你有其他好玩的方法,也借我抄抄作业吧!


(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 / END / ————

【声明】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zhujop.com/a/363b0be3bf32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