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来说,爱美更是本能一般的存在。现在,小姐姐们可以借助种类繁多的手机软件,通过或简或繁的美颜滤镜,在圈里尽情释放自己的美。在古代,这可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那么,生活在古代的小姐姐,又会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变美的梦想呢?
大体上看,可以简单地分为外用、内服和妆饰三个部分
外用:焕彩美白,瞬息生效
《武林外传》第二十三集里,杀手平谷一点红来到同福客栈,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各种自制的护肤品,这一情景并非编剧凭空开出的脑洞。古代小姐姐的妆台上,早已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美白用品。
古代的美白用品,有霜、露、粉、胶、膏多种名目。形态上看已经与现代化妆品非常相近。
比如说,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了青春永驻,就指派多名太医院官员为她开发各种各样的美白护肤品。
在她的梳妆案上,摆放着神仙玉女粉、凝脂西露霜、敷面脂,冰片消痘膏……不一而足。
武则天常用的化妆品,大多出自各种草木,药用植物。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纯天然,无添加,自然美白。
此外,古代还有一些品类的美白护肤品,用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属于化学制品。比如说水银,就经常在记载中出现。
战国时期,有个叫弄玉的美貌小姐姐,她用一款叫“飞云丹”的产品来美白,据说用后皮肤光滑白皙,效果特别的好。
不幸的是,这位小姐姐早早殇逝。事后,有人曾对“飞云丹”的成分进行过分析,发现它主要是由水银制成的。由此推断,弄玉小姐姐大概率是死于水银中毒。
可惜可叹,古代的姐姐们,为了变美,也是够拼的~~
古代的美白产品中,还有一类是用来去除疤痕的。《甄嬛传》中提到的舒痕胶就属于这一类。当然,安陵容在里面加了“邪料”,就另当别论了。
至于羊乳浴,花瓣浴这种作用全身的美白手法,古文献中记述的就更多了。
古代不仅有美容品,还有美容仪。同样在《甄嬛传》里,华妃经常用来按摩面部的玉轮,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通过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增加面部光彩,在古医书也多有记载。
内服:由内而外,重在调理
除了直接对皮肤下手以外,通过食疗进行内补也是古代小姐姐常用的方法。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精妙的平衡系统,阴阳调和是根本之道。外部反映出的很多病理现象,都是由内部失衡引起的。
对于皮肤出现的各种“不美”,也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大致就是经络失调导致的气血不畅,作用于皮肤的后果。直观地说,就是“面无人色”。
所以,很早以前,古人就已经开始通过食疗的方法来实现“白里透红,与众不同”了。
最为普遍的,就是食用各种应季盛开的鲜花。古人认为,鲜花可以有效解决气血不畅的问题;能够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达到润肤生肌的效果。
根据记载,唐代的安定公主最喜欢食用牡丹花的花瓣,在她的府宅中,种植了大量的牡丹花。
花开的季节,安定公主会让侍女采摘品相好的牡丹花瓣洗净食用。其他季节,则会将事先储存,磨碎成粉的牡丹花掺入粥内服下。
唐代留存的笔记记载,安定公主“风采卓然,年长不衰”,牡丹花或许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牡丹花以外,月季花也是可以食用的。除了美白,月季花被记载最多的是可以起到很好的祛斑平疮作用。
宋代初期曾有记载,有妇人常年面色“黯淡间有褐点……积年不褪”。一名胡僧建议她服用月季花瓣调和的汁水,这位妇人不久后就“面色如初”了。同样的逸事,在宋代多有文本流传下来。
此外,芍药,菊花也可以口服,同样能够起到滋润皮肤的作用
至于银耳、杏仁这类早已进入古代餐桌的食品,还有益母草等药书中明确记载的草药,可以美白养颜的记载,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妆饰:千变万化,彰显性格
除了由内而外,由表及里进行护肤美白以外,妆饰在变美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妆饰,分开来就是妆容和饰品。
妆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美妆。在皮肤白嫩的基础上,通过涂抹胭脂水粉,描眉提眼线等方式,实现容貌上的更上一层楼。
同现代一样,扮好女子的眉,眼,唇是提升颜值的不二法门。在古装宫廷剧中,经常能够看到后宫嫔妃打理这三个部位的场景。
古代小姐姐打理眉毛,会使用精制的炭笔来加重眉毛的颜色,同时会根据场合勾勒出不同的眉形。现代流行的很多眉形,在古代都能够找到原形。
对于眼睛,小姐姐会重点打理眼角,睫毛,眼睑等部位。用具主要是笔、粉、膏。需要说明的是,眼影也不是现代产物,古代早已有之。
打理唇部,和现代一样有唇形和唇色的处理方式。低端一点的用红纸,高级的就用各种蜡质的口脂。
基本上,如果追过甄嬛芈月如懿延禧的,对这些都不会陌生。
饰品就更多了,简直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简单点的比如说花黄,木兰从军十年,一直扮成男人,刚一回家,就“理云鬓、贴花黄”,爱美之心跃然纸上。
其他用于面部的额片,鬓片;用于头部的簪钗步摇;用于耳部的耳环耳坠……都是可以让古代女子容彩大放的“变美”用品。
至于服装,那就得另开一篇细细评说了……
总之,为了变美,古代小姐姐也是费尽了心机。即使没有美颜滤镜的加持,她们依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对“美”的追求。
问题出现,就是用来解决的!在美颜这个传承千年的领域,古人的做法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