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前段时间连绵的秋雨,把夏季的余温狠狠地扫荡了一番。这一场降温,让很多体质较差的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向来备受过敏性鼻炎困扰的人们。
轻则狂打喷嚏,重则流涕不止、鼻部呼吸受阻,还可能引发鼻窦炎,绵延难愈。
长年的鼻炎,鼻塞造成鼻子无法正常通气,就只能靠张口才能呼吸。除了在白天影响我们上班、上课,夜晚也影响了我们的睡眠品质。
接下来一场场的冷空气也会陆续“上货”,鼻炎患者将会迎来了一段”充满考验“的日子。
所以,本期固生堂中医邀请到了广州区域的王善庆医生,为大家讲讲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特色疗法,教大家如何预防以及发作时如何快速缓解。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根据光明网的报道,在我国过敏性鼻炎患者高达2.4亿。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从西医的角度,与环境因素(过敏原)和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而从中医的角度,出现鼻炎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人体自身的正气、阳气虚弱,不能在体外、肌表起到保护的作用,从而使外来的风寒或风热之邪入侵,最终出现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
1、肺虚难抵
鼻为肺之窍,为肺所主,肺气通过鼻以温养鼻窍。故鼻炎初起时,多先出现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此为外邪袭肺,当身体正气与邪气相对抗时,为排邪外出,采取上述行动来驱赶外邪。
2、脾失濡养
从中医经络理论的角度来看,可以很好地解释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手太阴肺经起源于中焦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我们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鼻为血脉多聚之处,脾脏能统领气血循经上濡于鼻,鼻肌得到充足的养分就能不畏惧外邪侵袭。
3、肾气不固
肾为气之根,督脉为人体“阳脉之总督”,当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肾、督两经脉络相通,肾督脉阳气能上行温煦五脏六腑,提供各种养分给予鼻窍,使其能温和通利。
肾主纳气,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又主命门之火,当肾元亏虚,无以摄纳,阳气易于耗散,则无以温养肺脾,鼻失温养,外来的风寒湿之邪气便能侵袭壅滞,造成鼻窍的壅塞,水湿失化则为鼽,虚阳外越而为嚏,故导致鼽嚏。
因此,要治疗本病需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顾护卫表,解外袭之邪散寒湿之滞,此为本病治疗之大法。
如何辨证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肺虚感寒】
症状表现:发作多在冬春季节或季节交换之际,遇寒、遇风则易发作,亦多在早晨起床之时发作。鼻痒多嚏,涕多而清稀如水,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苔薄白,脉细。
治法:宜温肺祛寒。
【脾气虚弱】
症状表现:鼻塞鼻胀较重,鼻痒偶有喷嚏,鼻涕清稀,淋漓而下,嗅觉迟钝。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宜健脾通窍。
【肾阳不足】
症状表现:病程较长,冬季发作严重,伴有精神疲倦、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而频,大便溏薄,发作时鼻涕如清水,量多,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无华,舌质淡,脉沈细。
治法:宜补肾温阳。
除上述常见证型,在此基础上又有痰饮上犯、肺经郁热等不同证型。
2、预防疗法推荐
【艾灸疗法】
原理:利用其温热效应,可起到宣通鼻窍,畅通气血,激发调节机体机能的作用。
选穴:大椎、肺俞、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
【耳穴压豆疗法】
原理:此法可使血清皮质醇分泌显著增加,皮质醇可以促使嗜酸性粒细胞致敏,从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
选穴:肺、脾、肾、内鼻、外鼻、内分泌、肾上腺等。
【三伏天贴敷疗法】
原理:三伏天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此时予辛温、走窜、通经、透窍、温阳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使肺气得以宣畅,脾肾得以温补,发挥了腧穴、药物的协调治疗作用。
选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脾俞、肾俞、膻中等。
【日常起居】
日常避免和减少接触过敏原,饮食作息规律,夏季尽量减少生冷饮食,调畅情志,劳逸适度。
3、发作时的缓解方法
【穴位按压】
原理:通过按压鼻周及局部腧穴以通利鼻窍。
操作方法:按压刺激迎香、印堂、神庭、上星、通天等穴位,缓解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
【洗鼻】
原理:是通过清洁鼻腔减少室内粉尘和病毒细菌影响,保持鼻腔内部环境干净。
操作方法:选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停止吸气,适量的将盐水灌入鼻腔进行清洗。(幼儿可选用喷雾式洗鼻盐水,或到医院进行清洗)
【雾化薰蒸】
原理:通过雾化的水汽温润鼻腔,使鼻腔不干燥敏感。
操作方法:选用医用雾化器,加入中药汤液,薰蒸鼻部来缓解症状。
【服用中药汤剂】
可至线下门诊就医,通过辨证论治给予个体化治疗。